名城苏州 苏州 专题 评论 视频 学习 文旅 城事
用红色资源滋养理想信念 到中共苏州独立支部旧址上“穿越百年”思政课
时间:2025-09-16 09:12:09 来源:苏州日报

  在中共苏州独立支部旧址里上思政课,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闻天,吾之办学,为开风气之先,领时代之新,适社会之需……青年人的教育,当为中华之基石。”昨天(9月15日)下午,中共苏州独立支部旧址的庭院旁,一间复原着民国木桌椅的教室里,苏州市振华中学校的学生们边听边看边演,随着张闻天与乐益女中创办人张冀牖的对话重现,这堂“搬进”红色旧址的思政课,让历史从课本里“走”出来,变成可听、可看、可参与的鲜活体验。

  当天,以“百年风华”为主题的“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教学活动在此开展。活动以中共苏州独立支部旧址为精神坐标,串联起大、中、小学不同学段的思政教育需求,通过实景演绎、互动问答、历史溯源等形式,让红色资源成为滋养青少年理想信念的“活教材”,让学生在“有滋有味”的课堂里读懂革命初心、扛起时代使命。

  与“侯绍裘”隔空对话,接好民族复兴接力棒

  “时代变了,可有些东西不能变。我们当年争的是民族独立,你们今天要担的是民族复兴。这接力棒交到你们手上,能接好吗?”“能!”在中共苏州独立支部旧址青春剧场内,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的学生们与“穿越而来”的“侯绍裘”进行着一场跨越百年的对话。

  围绕中共苏州独立支部的红色历史,苏大应用技术学院将课程分为“星火燃初心:中共苏州独立支部的红色启航”“英烈铸信仰:从侯绍裘事迹明青年志”“薪火承使命:新时代青年的强国笃行”三个篇章。从1925年乐益女中煤油灯下点燃的革命火种,到如今青年在各领域的创新实践,课堂用沉浸式短剧重现中共苏州独立支部创建历程,用老照片讲述革命先辈侯绍裘的光辉事迹,引导学生回答“新时代,我们该做怎样的青年”这一命题。

  “以前学侯绍裘的事迹,只是在课本上读文字,今天站在他当年奋斗过的地方,听着‘他’的嘱托,突然懂了‘信仰’两个字的分量。”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2024级学生胡琼华说,“强国笃行”不是口号,而是要在专业领域里踏实钻研,像先辈一样为了理想拼尽全力。

  讲“福气之城”故事,在红色基因里见发展

  “假期里,我经常会去平江路,体验那里的木版年画制作,感受非遗文化。学校还邀请过昆曲、苏剧剧团走进校园,让我们领略苏州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我老家在太湖边,这几年水质越来越好,桃花水母、宽尾凤蝶都回来了,这就是‘绿水青山’的样子!”

  在振华中学校的思政课堂上,学生们争先恐后分享着自己眼中的“幸福苏州”。这堂以“光明路——红色火种生生不息”“辉煌路——团结奋斗共创美好生活”为核心的课程,让红色基因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课堂上,学生们通过情景剧《最后一课》感受先辈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在红色文物——乐益女中师生自制募捐竹筒上感悟“五卅运动”中苏州师生的爱国奉献精神,从一张张老照片中体会苏州日新月异的发展印记。

  “以前觉得‘红色历史’离我们很远,现在知道先辈们当年追求的幸福与美好,就是我们现在生活的样子。”苏州市振华中学校初二(24)班殷浩宸说,上了这堂课,让自己明白了要守护好这份“福气”,就得好好学习,将来为苏州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跟着“五卅红途”打卡,在一物一事里悟真理

  “同学们快看,这棵雪松是乐益女中唯一的‘活见证’!它见证过侯绍裘等先辈宣誓建党,历经风雨仍苍劲——就像共产党人‘百折不挠’的精神!”

  在中共苏州独立支部旧址的庭院里,苏州市平直实验小学校的孩子们围着百年雪松,听老师讲述这棵树背后的红色故事。当天,他们手持特制的“五卅红途”地图,从学校出发,沿着五卅路“打卡”路牌、“五卅运动”浮雕、五卅路纪念碑,最后走进中共苏州独立支部旧址,完成了一堂“行走的思政课”。

  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课程以“追寻‘一人’——革命先驱的身影”“感悟‘一物’——真理的力量”“见证‘一事’——开天辟地的伟业”为脉络,通过图片展示侯绍裘事迹,让孩子们认识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者;通过泛黄的《共产党宣言》实物,让学生尝试理解它所蕴含的“真理力量”;通过互动讨论,让大家读懂历史的必然,从百年党史中汲取精神养分。

  从高校的“信仰对话”到小学的“行走打卡”,“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让中共苏州独立支部旧址这处红色地标,变成了跨越学段的思政教育课堂。“我们希望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让红色历史‘活’起来,让革命精神从历史深处走来,融入当代年轻人的血脉,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精神灯塔’。”苏州市委党史工办主任、苏州革命博物馆馆长徐海明说。(记者 朱琦)

责编:鞠静静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欢迎关注名城苏州官方微信:www2500szcom(微信号)

今日推荐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