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今年年初,苏州出台了一系列高水平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政策措施,吹响了“人工智能+”发展的“冲锋号”。
最近,张家港AI数字直播基地正式启用。走进基地,几十台电脑正播放着电商直播画面,而画面中的一个个主播都由AI生成,系统还内置了语言大模型,能够实时回复网友提问,实现智能互动。AI数字人直播不仅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而且能帮助商家有效降低人力和运营成本,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我们可以帮企业定制化地去开发一些AI智能体。它能够节约80%的人力,操作一些重复性比较繁重的工作,帮本地的企业做一些私有化的部署。做好部署以后,设备是不需要联网的,可以调用全部的AI能力。”张家港AI数字直播基地运营总监孙广表示。
在昆山,中科可控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化项目已经开工建设,未来将逐步构建起覆盖芯片研发、整机制造与超算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我们在人工智能算力卡的突破、在人工智能计算服务器的突破,它将伴随着人工智能产业的爆发,(是)新赛道当中创造的一个新机遇。我们抓住这个机遇,有信心可以创造一个大规模的产值。”中科可控董事长聂华表示。
顺应人工智能产业浪潮,苏州正加速推进人工智能基础研究成果向先进制造、现代服务业和智慧农业等实体经济领域的规模化应用转化。
在相城区,成科自控仪器仪表智能工厂项目日前通过竣工验收,新工厂引进了一系列自动化设备和智能化管理系统。
“我们引进了智能仓储以及AGV小车。这个实现了智能存储和自动化的搬运。我们引进了6到7套的全自动生产线,同时结合一些数字软件,来实行智能自动化的生产制造。”苏州成科自控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制广表示。
在永钢集团,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深度融合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转炉、精炼炉、真空炉、连铸等工序都实时可视化。目前,企业已部署了134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以前的话,生产调度主要是依靠人在现场进行。现在,我们通过系统化的建设,车间实现了‘全透明’。整个车间共有2万多个数据采集点,实时采集能源、安全、生产、环保、设备等方面的数据,为整个智能化车间提供数据支撑。”永卓控股永钢集团炼钢厂信息化主任师陈超表示。
今年以来,苏州积极发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优势,让AI赋能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户,着力打造“百模千景万算”的“人工智能+”示范城市。统计数据显示,全市目前已聚集人工智能相关企业约2400家,1至7月,全市人工智能产业实现营收2138亿元,同比增长19.7%。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