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苏州 苏州 专题 评论 视频 学习 文旅 城事
“15条”促创新重在实效 我市推出支持股权投资高质量发展新举措
时间:2025-09-17 09:06:54 来源:苏州日报

  近日,《苏州市促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出台,推出五个方面、15条重磅举措,促进私募股权投资在苏州高水平集聚、高质量发展,为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再添助力。

  “这‘15条’响应了国家层面《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也是对《江苏省促进私募股权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的贯彻落实。”市委金融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面对股权投资行业“募、投、管、退”全链条发展需求,《若干措施》的15条举措从汇聚长期资本、提升国有基金效能、促进投融资对接、拓展退出渠道、优化发展环境等多维度发力,不仅政策支持力度大、覆盖范围广,操作路径更是实实在在。

  引资聚苏

  打造多元化“新体系”

  “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是支撑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源头活水,专注提升创新活力的苏州致力于构建汇聚多元化资本的股权投资产业体系。“汇聚多元长期资本”是此次发布的“15条”举措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国家服贸创新发展引导基金等均已落子苏州,累计在苏设立基金总规模达740亿元,直接吸引高能级资本投资苏州超470亿元。全国社保基金自2018年起持续支持元禾控股的两期母基金,总投资额60亿元,其母基金体系已累计为苏州带来超1500亿元的资金落地。在支持政策推动下,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队”主力在苏设立专项基金,苏州将构建起“国家—省—市—区县”四级资本联动网络。

  险资与银行系资金新渠道的拓展为苏州带来了股权投资“新活水”。今年初,苏州举办了“险资入苏”高质量发展对接会,启动了“1+N”系列对接活动,并发布了专项行动方案和项目库。同时,去年9月,苏州作为全国唯一地级市成功入选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股权投资试点,首批5只AIC股权投资基金总规模达400亿元,已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等苏州“1030”产业领域,储备优质项目超600家,已落地投资金额超亿元。

  此外,吸引国际化资本集聚、社会资本与产业资本到来也成为苏州股权投资产业发展的关键。

  今年4月,苏州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第三个全域可开展QFLP外汇余额管理试点的城市,在跨境投资便利度上已与一线城市看齐。建立全域试点推进机制,积极争取与中东、新加坡等海外主权财富基金开展战略合作,为符合条件的外资机构提供全方位便利服务,打造国际化资本的“首选登陆地”成为苏州的一大目标。

  此外,“15条”新举措中,“优质资本、优厚待遇”的做法不仅对长期稳定出资、运作规范的社会资本,在收益分配和返投要求上给予更大弹性和激励,还大力鼓励本土产业链链主企业、上市公司设立CVC(企业风险投资)基金,并推动政府引导基金、市属国资等加大对CVC基金的出资力度,将进一步促进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深度融合。

  提升效能

  激发国有资本“牵引力”

  如何更好发挥国有投资基金的引领和撬动作用。《若干措施》围绕基金管理、发挥国有投资基金效能给出具体支持政策。

  苏州致力于构建“市场主导发展、国有担当引领、多元资本参与”的基金体系,将通过强化基金投向统筹,避免同质化竞争和产能过剩风险,确保资金精准投向产业链关键环节和薄弱领域,提升投资效率与战略价值。同时,积极建立与高能级资本的联投子基金协同机制,构建起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接力式”投资链条。

  对国有投资基金,苏州进行了清晰的分类管理改革,产业投资类和创业投资类分别由苏创投集团、国投集团等专业化国资平台开展差异化运作。此外,结合“15条”举措,苏州将探索建立以尽职合规为前提的国有企业投资基金容错免责机制。该机制优化了覆盖基金“募、投、管、退”全生命周期的考核评价体系,不简单以单个项目或单一年度盈亏作为考核依据。特别是对于投资种子期、天使期的创业投资基金,适度提高了对阶段性亏损的容忍度,为管理人大胆探索前沿科技、支持早期项目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目前,苏州市相关部门已联合研究起草相关实施细则,旨在为敢于“投早投小”的机构吃下“定心丸”。

  精准对接

  打通产融结合“连接点”

  让好项目找到对的钱,让资本发现好的项目,是苏州打通产融结合“连接点”、打造创投生态的关键一环。

  《若干措施》提出,将建立“项目推送—投资决策—投后跟踪”全闭环管理机制。苏州将依托全市各板块的专业投促团队,深度挖掘和筛选优质项目,建立动态更新的高质量项目库,并通过常态化举办产业峰会、投融资路演、专题对接会等活动,为资本与项目搭建高效对接平台。此外,为激励投资机构深耕苏州,政策还对股权投资机构当年投资苏州非上市企业设置了最高2000万元的奖励。事实上,近年来,像苏创投集团就已经持续开展了“伙伴计划”“向创始人报到”“创未来”等活动,元禾控股则依托“沙湖金融”等品牌搭建投后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产业对接、投融资对接、人才服务、战略咨询等服务。

  在投早投小方面,“15条”举措明确,苏州将重点发挥市级天使母基金和百亿人才基金的引领作用,构建“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创新生态。除发挥好天使母基金作用外,苏州已于今年3月发布了百亿人才基金,6月完成了“苏州人才壹号基金”的设立和签约,精准支持“1030”产业赛道的人才项目。以苏州资管集团为例,其通过专项人才基金已投资支持36家人才企业,覆盖新材料、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带动社会资本超88亿元,成功招引7家高层次人才企业落地,多家企业已启动上市进程。同时,苏州积极探索江苏省“先投后股”试点,有效利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等资源,为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提供最初始、最关键的资金支持。

  苏州还支持推动银行、保险、担保等机构与私募基金深度合作,试点“贷款+直投”组合金融工具,为被投企业提供“股权+债权”的多元化资金支持;同时,积极支持股权投资机构利用新政发行科技创新债券,专项用于科技创新领域基金扩募。自今年5月政策出台以来,苏州已有5家股权投资机构成功发行科技创新债券32.5亿元,平均利率低至1.97%,融资成本和规模全省领先。

  多元退出

  构建资本循环“多车道”

  畅通的退出渠道是资本敢投、愿投的重要保障。《若干措施》致力于打造覆盖上市、并购、协议转让、S基金等在内的多元化退出“多车道”,为资本提供丰富、灵活、高效的退出选择。

  苏州将企业上市作为私募股权退出的主渠道,持续强化领先优势。今年以来,全市已新增上市企业11家,其中境内A股上市公司6家,新增数量位居全国第一。结合“15条”举措,苏州还将动态优化上市后备企业库,聚焦“1030”产业体系,精准筛选和培育符合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等不同板块定位的优质企业;加强协同联动,为企业股改、辅导、申报提供全流程、专业化的政务服务;积极争取并落实私募基金实物分配股票试点,为投资机构提供更为灵活的减持方式。

  苏州还致力于激活并购市场,打造产业整合“新引擎”。“15条”举措明确,苏州将支持设立和运作专业化并购基金,并发挥苏州市并购重组联盟和“一站式”服务平台作用。目前,东吴证券、苏州资管集团已设立市级并购基金,其中,资管集团旗下并购基金已重点围绕“1030”产业体系,完成两个项目投放,并购标的总额超10亿元。

  为大力支持设立S基金,苏州将探索完善国有基金份额转让机制,提升份额流动性,为投资机构提供更灵活的退出选择。

  厚植沃土

  投资生态吸引“金凤凰”

  《若干措施》从机构集聚、人才服务、载体功能、行业自律等多个维度同步发力,致力于将苏州打造成为全球创投机构和高层次人才发展沃土。

  在集聚一流投资机构方面,苏州致力于构建多层次、专业化的机构梯队。在以开放包容的姿态,积极吸引国内外顶尖投资机构在苏设立区域总部、功能性总部或分支机构的同时,苏州将大力培育本土领军力量,支持本地头部机构扩大管理规模,提升投研与风控能力、跻身全国同类国资机构头部阵营;积极引导投资机构深耕细分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为区域特色产业培育助力。

  在引育顶尖人才方面,苏州将构筑“近悦远来”的人才高地。其中包括将符合条件的股权投资人才纳入省市人才政策支持范围,为海内外高层次投资人才提供专属服务,持续开展青年创投人才培养计划等。

  在强化载体功能方面,苏州着力打造“一站式”服务标杆。经过多年发展,苏州基金集聚区不仅提供了基金发展所需的物理空间,更提供项目路演、人才培训、产业对接等定制化服务,成为促进“资本—项目—产业”高效匹配的催化剂。结合此次发布的新举措,未来,苏州将重点提升东沙湖基金小镇、苏州金融小镇、苏州湾创投壹号等基金集聚区的品牌知名度和专业服务功能,整合相关中介服务资源,大幅降低基金的设立和运营成本。

  在加强行业自律方面,“15条”举措明确,苏州将围绕“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的原则,为行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记者 杨帆 通讯员 陈亮 苏瑶)

责编:鞠静静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欢迎关注名城苏州官方微信:www2500szcom(微信号)

今日推荐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