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
系统化、常态化的拟上市企业、上市公司“双服务”机制,持续强化了政企沟通协作:一方面,为拟上市企业提供全方位、全流程的支持服务,降低企业上市成本,提高企业上市效率,推动更多优质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另一方面,强化对上市公司的服务支持,帮助其做大做强做优,实现高质量发展。
算力是数字时代的发动机。今年6月9日晚,迈信林公告显示,公司控股子公司瑞盈智算签订了11.84亿元算力服务合同,在算力服务领域又进一步。
作为苏州航空航天第一股,这家专注于航空航天零部件的工艺研发和加工制造企业近年来积极拓展算力领域,通过成立子公司瑞盈智算,与苏州国资打造8000P算力资源池,并与光子算数合作开发国产光计算芯片解决方案,形成“算力租赁+调度+芯片”的多元化业务格局,算力业务有望成为驱动公司进一步成长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
“在算力服务领域加速市场开拓的关键阶段,我们的重要突破是把自有算力资源成功接入市大数据集团旗下的公共算力服务平台。”瑞盈智算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公司大力推进智算算力租赁与模型部署开发服务,与市大数据集团旗下的苏州算力科技有限公司实现战略协同,促成自有算力资源与苏州公共算力服务平台的高效对接。苏州算力科技在技术层面助力瑞盈智算提升算力供给效率与服务质量;依托苏州算力科技完备的电信许可资质与成熟的平台运营经验,瑞盈智算成功破解了算力服务领域的资质申请与平台运营难题,为快速切入算力租赁市场扫清障碍,实现业务的高效落地。而随着苏州市公共算力服务平台的持续扩容与影响力提升,其整合的市场资源日益丰富,这不仅为瑞盈智算的业务增长注入新动力,也为母公司迈信林拓展多元化业务版图、实现业绩稳步增长,创造更多机遇。
我有算力、你有平台,两者的成功牵手与迈信林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与果敢的战略布局密切相关,而背后来自苏州市上市“双服务”工作机制的牵线搭桥,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通过市县(区)两级上市服务办公室牵头,会同各责任部门多渠道收集拟上市企业、上市公司的问题和诉求。”市上市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线上主要依托“证券江苏服务平台”“苏商通”“一企来办”等平台接收问题,线下主要采取实地走访、集中恳谈会等方式排摸问题。之后,两级上市办会对收集到的问题进行梳理分类,根据问题性质和职责分工,形成问题清单和责任清单,明确具体牵头部门和配合单位,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实行分级办理;在20个工作日内提出初步办理意见,并反馈至上市服务办。涉及多个部门的复杂问题,还会组织召开专题协调会,研究制定解决方案。最后,还会建立问题跟踪台账,定期督查督办,及时回访,不断优化服务机制。
像对迈信林及瑞盈智算的服务,不仅在于把企业与相关部门连接到了一起,实现了资源共享和市场拓展,还在公司建设算力基础设施的过程中,联络市数据局主动开展对接,将今年一季度出台的最新支持政策告知企业,并对照制度规定兑现相关专项补贴,实现政策精准滴灌。“‘双服务’面向拟上市企业和上市公司,不仅有政策指导咨询、信息共享宣传,还能针对企业遇到的问题开展重点难点攻坚。”市上市办相关负责人这样说。
苏州高度重视企业上市工作,将企业上市作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部署将上市培育深度融入制造业“1030”、服务业“1840”等产业政策体系。在包括“双服务”机制在内各项推动措施的实施下,苏州形成良好上市氛围,截至今年8月末,今年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11家,其中,境内A股上市公司6家。苏州累计有上市公司276家,其中境内A股上市公司224家,列全国第五。同时,在“政府主导—机构协同—资本赋能”三位一体的上市服务矩阵支持下,后备梯队建设稳步推进,目前全市境内A股在审和辅导企业有近百家。
在全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方面,苏州紧跟证监会政策动态、市场形势和国资国企改革进程,全力强化上市公司做优做强。比如,推进并购重组促进高质量发展,至8月末,全市今年已完成22起上市公司并购,其中包含2起重大资产重组;深化“双服务”机制,常态化走访上市公司,联合江苏证监局、交易所等共同走访,精准摸排问题。今年1月1日至9月10日,苏州A股上市公司市值从17243.49亿元人民币增至23841.90亿元人民币,增幅达到38.3%。(记者 杨帆)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