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苏州 苏州 专题 评论 视频 学习 文旅 城事
“志愿红”为苏式夜游“景”上添花
时间:2025-10-07 11:01:02 来源:引力播客户端

  这个国庆中秋长假,在姑苏区平江路周边,活跃着一支维持景区秩序、提供咨询等服务的志愿者团队。这些来自苏州市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联合会(以下简称社志联)的志愿者们分为早、中、晚三班,每班3小时,轮流在人流高峰点位上执勤。从早上9点至晚上9点半,始终有一道道“志愿红”伫立在繁忙的人潮中,他们红马甲早已被汗水浸透,却始终精神饱满,用坚守为节日增添一抹温暖亮色。

  “一口气把执勤班次全勾上了”

  10月5日晚上6点半,华灯初上,干将路平江路口游人如织,平江路切换到了“夜游模式”。“您好,请从我右手边的入口进入平江路。”苏州驴先生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宋佳伟正值守在干将路平江路口指引游客,他从今天早上9点开始,早中晚连续三个班次坚守点位上执勤。到了夜里,他的声音已经略带沙哑,却始终保持着微笑,为问路、咨询的游客答疑解惑。

  今年18岁的宋佳伟是苏州科技大学的大一新生,来自贵州贵阳。这个国庆假期,他从学院了解到苏州市社志联正在招募大学生志愿者,第一时间报了名。“当时报名表上可以根据自己时间安排勾选执勤班次,我刚入学正好空余时间多,就一口气全部勾上了。”第一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宋佳伟一口气报名了7天21班的执勤任务,从10月1日起每天准时来到志愿者点位上,穿上红马甲与小红帽为市民游客提供服务,其中从10月3日至10月5日,他每天站满三班岗,一天执勤时间超过9小时。从校园来到平江路约是40分钟的路程,他每日6点起床,等夜里回到宿舍已经近11点。

晚上6点半,志愿者宋佳伟正在干将路平江路口指引游客。

  采访时,面对记者的询问,宋佳伟还带着些腼腆。他告诉记者,原本他的性格有些“社恐”,此次报名成为志愿者,也是希望通过这段经历锻炼自己,提升与陌生人沟通的技巧与勇气。聊到一半,一位游客前来询问怎么去往金鸡湖,此时宋佳伟准确且熟练地指明了地铁口的方向,并将景点和对应的下车站点一一告知。“每当我为游客解答后,都会收获一句‘谢谢’。这些天执勤很累,但听到他们的感谢,就会让我觉得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他说。

  “手语问候,苏州欢迎你们”

  另一边,仓街口相门地铁站3号口外,有一位连续5天“站夜班”的大学生志愿者。姚冬明是一名苏州科技大学化学系的大二学生,去年国庆假期,他就报名成为了志愿者,今年再次穿上红马甲,他有了充足的经验。“从这里地铁站出来的游客,基本都是前往平江路的,我观察到他们在辨认地图,就会主动上前为他们指路。”一句“前方路口右转就是平江路”,这几天来姚冬明重复了上万遍。

  白天,姚冬明在学校实验室中做实验,整理实验报告,晚上便来到平江路周边的几处志愿者点位执勤。“选择夜游平江路的游客很多,人流量比之白天丝毫不少,直到晚上9点半,还依然有游客到来。”

志愿者姚冬明在相门地铁站3号口外执勤,为游客指路答疑。

  最令他印象深刻的一次经历是为几位特殊的游客指路。“10月2号晚上,我在地铁站口执勤,看到五位同行的游客出了站,停在我身前不远处,他们没有出声,而是用手语交流。”姚冬明回忆,当时其中有一人抬眼望向了正在执勤的他,他回应了一个友好的微笑,并用手语做出了“你好()”的手势。这个手势打开了双方的“话匣子”,他们友善地向姚冬明问好,他也用手语向他们表达了“苏州欢迎你们”。

  “我的哥哥是聋哑人,因此我系统性地学了手语,也深知这一群体外出旅游时有许多不便的地方。”能够帮助到他们,令姚冬明深切体会到了志愿者的意义所在。

  “三班倒”的志愿服务守护假日文明有序

  记者了解到,为配合苏城“双节“志愿服务行动,苏州市“社志联”志愿服务总队动员了8支志愿服务分队、248名志愿者,经过专业培训后投入为期7天的“三班倒”志愿服务。其中,共有14名志愿者服务次数在2次以上,执勤班次最多的志愿者宋佳伟,7天内服务次数将达到14次以上。这些志愿者们放弃了假期的休息时间,默默坚守在岗位上直至深夜,用实际行动为游客们营造了安全、有序、温馨的游览环境,诠释了“文明苏州人”的内涵与时尚,将温暖与文明传递到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记者 徐璟杰 文/摄)

责编:鞠静静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欢迎关注名城苏州官方微信:www2500szcom(微信号)

今日推荐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