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柿子,吃“硬”不吃“软”,还带冰糖心。它叫“太秋”甜柿,在网上被不少网友戏称为柿子界的“天花板”。眼下,张家港本地产“太秋”甜柿成熟上市了。
昨天(10月13日),在张家港市乐余镇俞氏生态果园,一棵棵“太秋”甜柿树整齐排列着,青绿色的枝叶间泛着一点黄色的柿子,生机勃勃。工人们挎着篮子穿行其间,伴着清脆的剪刀“咔哒”声,“太秋”甜柿便落入篮中。
挂在枝头的“太秋”甜柿 记者 陈梦娇/摄
这片20亩的甜柿林,自3年前引种以来,今年首次迎来挂果采收。果园技术负责人俞忠托着刚摘的柿子介绍:“‘太秋’甜柿兼具苹果的脆甜、梨的多汁和哈密瓜的香味。”他随手切开果实,露出晶莹剔透的果肉,阳光下的横截面呈现出细腻的冰糖纹理。
“太秋”甜柿原产于日本,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B、E、C和钾、钙等,是目前张家港市面上少见的水果新品种。成熟的“太秋”甜柿重量在4两到8两之间,最重的能“飙”到1斤,糖度可达20度。不同于普通的柿子需要进行脱涩处理才能食用,“太秋”甜柿从树上摘下即可食用。更特别的是,其单宁(酚类化合物)含量远低于普通柿子,与葡萄、芒果相当,食用后不易形成结石,这让它在市场上迅速走红。
打包好的“太秋”甜柿 记者 陈梦娇/摄
收获的背后是精细的农艺管理。果园采用生草栽培模式,坚决不用除草剂,肥料以有机肥为主。“这些果树对土壤、水肥的要求极高。”俞忠撩起田埂边的草叶解释,生草既能保湿保温,又能改善土壤结构。正是通过这样的科学管理,他们成功克服了“太秋”甜柿本土化种植的难点。在俞忠的技术指导下,今年已有其他果农开始试种这个特色品种。
据俞忠预计,今年果园“太秋”甜柿的总产量约5000斤,上市期覆盖9月下旬至11月下旬。这些品质上乘的果实,单果售价在25至30元之间,主要销售渠道融合了线下门店与线上社交网络,依托老客户口碑进行推广。
俞忠和其他港城农技专家探讨“太秋”甜柿种植技术 记者 陈梦娇/摄
近年来,张家港市不少果农积极探索特色种植之路。通过引进新品、错峰上市等方式,“太秋”甜柿这样的特色水果正不断丰富本地市场,为市民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尝鲜选择。(记者 陈梦娇/文)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