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苏州 苏州 专题 评论 视频 学习 文旅 城事
回眸“十四五”|24万+老旧小区“蝶变”,让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时间:2025-10-17 08:36:25 来源:中国徐州网

  近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传来重磅消息:“十四五”期间全国累计改造城镇老旧小区超24万个,惠及4000多万户、1.1亿人。这组沉甸甸的“民生数据”,不仅勾勒出城市更新的壮阔图景,更诠释着“小改造承载大民生”的深刻内涵——老旧小区的砖瓦之变,既是对“老破小”痛点的精准破解,更是对民生承诺的郑重兑现。

  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改造让民生福祉看得见、摸得着。加装的12.9万部电梯,解决了老年人“上下楼难”的揪心事;新增的340多万个停车位,化解了“下班绕圈找车位”的烦心事;而6.4万个养老托育设施的落地、2800多万平方米健身场地的建成,让“家门口养老”“楼下托娃”“饭后健身”从期待变成现实,精准回应了“一老一小”的核心需求。斑驳的墙面被刷上明亮的色彩,狭窄的楼道拓宽了通行空间,生锈的水管换成了崭新的管网,曾经“将就住”的老小区,如今变成了“舒心过”的幸福港湾,每一处细节的改变,都藏着直抵人心的民生温度。在江苏,从省会南京的莫愁湖街道老旧小区连片改造,到苏州平江路周边老院落的活化利用,再到徐州鼓楼区“一院一策”的微更新,各地正以特色实践为这张“民生答卷”写下生动注脚。

  老旧小区改造亦是城市焕新的“金钥匙”,为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84万公里地下管网的更新,打通了城市“毛细血管”,解决了雨季内涝、污水横流、管线老化等困扰居民多年的顽疾;1.8万个“口袋公园”的建成,让“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寻常生活,为高密度的城市空间补上了生态短板。更值得关注的是,5.6万个小区完成适老化与无障碍改造,从扶手加装到坡道优化,细微之处彰显城市治理的“温度与精度”,让老龄化社会下的城市更有包容性。正如广州永庆坊从破败老街变文旅地标、重庆戴家巷从背街小巷成“城市会客厅”,徐州户部山周边的老旧小区改造同样走出了“文化赋能”的特色路径——保留青砖灰瓦的建筑肌理,植入汉文化体验馆、香包制作等非遗体验空间,让老小区既留住“烟火气”,又焕发“文化味”,改造早已超越物理翻新,成为重塑城市“DNA”的深层变革。

  在稳经济、促发展的维度上,老旧小区改造更释放出强劲的“乘数效应”。改造过程中,建材采购、装修施工等需求直接拉动上下游产业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成为稳经济的“微观支点”;而居民居住条件改善后,家电更新、家居升级等消费需求随之释放,为经济增长注入内生动力。数据背后,是民生工程与发展工程的深度融合,更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

  24万+老旧小区的“蝶变”,是城市更新的缩影,更是民生幸福的注脚。未来,期待各地继续以“绣花功夫”深化改造,坚持“一城一策”“一区一案”,问需于民、对症下药,让改造方案更贴合居民需求。相信随着城市更新不断向纵深推进,会有更多老旧小区焕发新活力,更多居民共享发展成果,让我们的城市真正成为“有温度、有活力、有内涵”的宜居家园。(顾欣)

责编:方洁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欢迎关注名城苏州官方微信:www2500szcom(微信号)

今日推荐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