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苏州 苏州 专题 评论 视频 学习 文旅 城事
一场跨越1400公里的医疗共建
时间:2025-10-19 07:38:50 来源:苏州日报

  □苏报驻吴江区记者 王英 周悦磊 苏报通讯员 宁志强

  “我的母亲今年71岁,右耳流脓近三周,经其他多家医院挂水消炎治疗均不见好转,于7月28日在贵院由庄教授进行手术……”

  前不久,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到一名病人家属送来的感谢信,感谢医院耳鼻咽喉科首席专家及特聘主任庄惠文凭借精湛医术,为病人解除了病痛。这封信字里行间满是对庄教授专业能力与耐心服务的认可,也饱含对医院诊疗水平的高度肯定。

  从去年5月签约共建至今,吴江区人民政府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携手赋能苏州九院的合作,已走过一年半的历程。

  作为长三角与粤港澳大湾区医疗资源联动的实践,合作共建不仅为苏州九院注入了相隔1400多公里的中山一院优质医疗技术与管理经验,更让庄惠文这样的顶尖专家资源跨域下沉,提升了区域诊疗服务能力。

  从“请进来”到“走出去”,大幅提升医院诊疗水平

  钱阿姨近2年来右耳听力逐渐下降,与人交流困难,并出现了右耳反复流脓、耳痛等情况。家人带她辗转多家医院,进行耳内镜检查,都诊断为“中耳炎”,反复予抗生素静脉注射及局部滴耳治疗,但钱阿姨症状并没有缓解,听力不断下降。

  庄惠文接诊后,为钱阿姨进行了听力、音叉检查及高分辨颞骨CT检查,考虑到钱阿姨听力变化情况,诊断为存在“中耳胆脂瘤,迷路炎”可能,建议尽快进行显微镜下微创手术。

  “中耳胆脂瘤并非大家害怕的恶性肿瘤,而是发生在耳内的一种良性病变,胆脂瘤无法通过打针吃药缓解,一旦发现,必须尽早手术治疗。”术中,庄惠文发现钱阿姨病变部位的半规管及面神经的部分骨质已被胆脂瘤破坏,幸好及时清除这个“定时炸弹”,避免了进一步引起眩晕、面瘫的可能,同时挽回了患者的听力。

  钱阿姨的诊疗案例,是一年半来,苏州九院借力与中山一院合作共建实现医疗服务升级的生动缩影。

  2024年5月5日,吴江区政府与中山一院签约合作共建苏州九院,以4个合作共建科室、4个名医工作室、3个合作中心即“443”合作为核心,通过专科建设、人才培养、远程医疗等方式,助力苏州九院实现跨越式发展。

  “来到九院后,我们从专家指南等入手,向医护人员传递先进诊疗理念,同时积极推广前沿理论知识与技术。同时,我们每周安排一个半小时用于帮助医护人员了解领域最新进展,随后还会针对临床实际问题深入探讨。”中山一院胆胰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苏州九院常务副院长、肝胆胰脾外科首席专家及特聘主任郑朝旭告诉记者。

  一年半来,中山一院输出了顶尖专家资源与先进诊疗技术,像郑朝旭这样的专家扎根苏州九院,不仅为吴江本地患者带来了与大湾区同质的优质医疗服务,更推动医院在肝胆胰脾外科、耳鼻咽喉科等重点学科领域的诊疗能力实现大幅度提升。

  双方的合作,不仅推动中山一院专家下沉、携技术“走进来”,更注重让苏州九院骨干力量带着实际需求“走出去”,通过双向互动,实现九院诊疗能力快速提升。

  “我们坚持每周预留半天时间,通过视频会议等形式,组织人员参与中山一院的会诊,深化合作实效。”郑朝旭表示,合作至今,双方共协调了43名临床科室主任、10名护士长前往中山一院实地学习,基本涵盖所有科室,带动九院整体医疗水平提升。

  从“专家输血”到“能力造血”,机器人手术开启区域医疗新篇

  今年9月,三例机器人手术相继在苏州九院开展。

  这是两院继共建机器人手术合作中心之后,在医疗技术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此举在推动吴江外科医疗水平迈上新台阶的同时,更标志着区域医疗技术正式开启机器人手术时代。

  三例手术中的前两例,在中山一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吴晖全程指导与主刀下,带领九院专家团队共同完成。第三例则由苏州九院胃肠外科学科带头人、副院长郎建华,苏州九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吴建忠及其团队自主独立完成。

  术中,通过三维高清视野和机械臂灵活操作,机器人手术实现了对癌症疑难复杂病例的精准微创治疗。

  记者了解到,中山一院早在十多年前就已开展机器人手术。机器人手术所具备的微创、精准、恢复快等特性,不仅能有效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周期,切实践行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而且其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手术所需的医护人员配备数量,优化手术室人力配置效率,让医疗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

  三例机器人辅助手术背后,是中山一院顶尖技术资源与苏州九院本土医疗力量的深度融合。这印证了中山一院与苏州九院的合作已从“专家输血”高效转向“能力造血”。

  “我们将以机器人手术成功开展为契机,逐步拓展机器人手术适应证,推动机器人手术技术向更多专科延伸。同时加快本土人才培养,打造一支技术过硬、配合默契的机器人手术团队,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为苏州地区百姓提供更优质、精准的医疗服务,为构建长三角区域优质医疗服务圈注入更强劲动能。”苏州九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重点攻坚”到“多科协同”,持续扩容惠及更多患者

  一名年近七旬老人,在苏州九院被确诊为宫颈恶性肿瘤IB2期。面对患者高龄、肿瘤体积较大的复杂情况,何伟鹏教授团队经过多学科评估和精密准备,为患者实施“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精准解剖、细致操作,不仅完整切除了肿瘤,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手术创伤。患者术后恢复很快,第五天即下床活动了。

  何伟鹏是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也是今年7月新进驻苏州九院的中山一院妇科首席专家。随着他的到来,妇科领域高难度复杂手术在九院实现“从少到多、从易到难”的突破。

  郑朝旭、唐皓、黄建强、黄佳明、庄惠文、何伟鹏……合作共建以来,一个个专家带着精湛医术与先进理念扎根苏州九院,分别进驻肝胆胰脾外科、急诊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耳鼻咽喉科、妇科等重点科室,组成“名医工作室”核心团队,形成强大的共建帮扶合力。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不仅让吴江百姓享受到国家级医院的诊疗服务,更从根本上提升了苏州九院的学科建设水平与区域医疗服务能力,为当地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这份医疗共建于9月12日再次升级。当天,中山一院名医工作室的专家团队在苏州九院进行坐诊,在原有肝胆胰脾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妇科、耳鼻咽喉科四大名医工作室基础上,新增的肾内科名医工作室专家首次亮相。首诊当天,专家便为30余名慢性肾病、高血压肾损害等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解决了多名患者长期面临的诊疗难题。

  合作科室不断扩容,背后是两院合作从“聚焦重点学科攻坚”向“覆盖多学科协同服务”的深化。

  如今在苏州九院,从周二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耳鼻咽喉科诊疗,到周三的肝胆胰脾外科服务,再到周四的耳鼻咽喉科与妇科坐诊,中山一院专家团队以固定且规律的驻点模式,为苏州九院搭建起“周周有专家、科科有支撑”的常态化共建体系。

  今年10月8日,苏州九院新迎来了中山一院肾内科李剑波和麻醉疼痛科丘煜鑫专家驻点共建;后续还将根据实际需求,持续充实多学科诊疗力量。除了专家资源引入,中山一院还将在医院管理层面提供深度支持——在单病种管理、重点专业的质控体系和指标优化、医院运营数据分析等方面给予专业指导,助力苏州九院朝着“三甲”目标稳步迈进。

  “未来,随着多学科协作的不断深化与专科服务的持续完善,苏州九院将进一步发挥区域医疗枢纽作用,为周边群众提供更便捷、更优质、更全面的健康保障,让优质医疗资源真正惠及民生。”苏州九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责编:熊曙光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欢迎关注名城苏州官方微信:www2500szcom(微信号)

今日推荐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