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0月19日)傍晚,苏州金鸡湖大酒店湖畔草坪上洋溢着欢声笑语。金秋·三湖嘉年华系列活动暨第一届中外美食荟活动在此举行,150名余中外青年们齐聚,共同体验一场跨文化的美食盛宴。
本次活动由苏州工业园区国际融合服务中心与金鸡湖大酒店联合举办,既是金秋·三湖嘉年华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青联世界”青联委员工作室的第三场非遗体验活动。
一场跨越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美食对话在此展开 记者 肖瑶/摄
活动以美食游戏破冰,文化隔阂在欢笑中消融。在“神秘饮品”游戏挑战环节,参与者们尝试通过色泽和舌头猜测鲜榨果蔬汁的原料;筷子挑战赛则成为外籍人士体验中国饮食文化的生动课堂,大家在限时内用筷子夹豆子,比拼熟练度与速度;“盲品猜猜看”环节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参与者戴上眼罩,仅凭味觉猜测具有江南文化特色的苏州地道食材。游戏结束后,主持人向大家讲解了中国饮食文化的深厚背景,使外籍人士在互动中深化了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美食游戏破冰 记者 肖瑶/摄
随后的国际美食分享环节成为一场小型“美食联合国”会议。来自德国的Sanin Hadzihasanovic和匈牙利的Erik Törtelyi分享了碱水结;两位来自尼日利亚的学生Oshunfuwa Eunice Iyewunmi Obedience和Akpan Comfort身着本国的民族服饰,向大家展示了传统的乔洛夫饭。
尼日利亚学生分享本国美食 记者 肖瑶/摄
“当我们被邀请展示传统美食时,我们一直在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德国味道。”Sanin Hadzihasanovic解释道,“碱水结是大多数德国家庭的早餐选择,你可以搭配黄油,甜味或咸味都可以,而且很多德国人喜欢用它配啤酒。”Erik Törtelyi补充说:“我们选择面包类食品是因为它代表了德国——我们是一个热爱烘焙的国家,这也与我们喜爱的啤酒文化完美契合。”
美食文化互动环节成为全场焦点。外籍人士在现场学习并亲手制作苏式绿豆糕,观摩厨师标准化拆解阳澄湖大闸蟹的精细流程。
非遗技艺展现苏州魅力 记者 肖瑶/摄
此外,非遗展示区也吸引了大批参与者驻足。三位苏州市青联委员、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精湛技艺:桃源糖画传承人李瑶以糖为墨、以板为纸,勾勒出可观可食的非遗糖画;苏州绿茶制作技艺传承人吴昊呈现了以省级标准茶园为原料打造的江南好茶;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张黎星则展示了以苏州美食为主题的《食尚苏州》系列作品,将非遗手工艺与地方美食完美融合。
园区常住外籍人士超1万人,来自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本次活动以美食为切入点,通过中外美食品鉴交流,有效促进了中外友好交流,展现了园区多元友好的国际化形象。(记者 肖瑶/文)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