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苏州 苏州 专题 评论 视频 学习 文旅 城事
降温添衣不逛商场,“去乡村买衣服”成了新时尚
时间:2025-10-22 08:52:51 来源:引力播

  昨天(10月21日)苏州气温持续走低,不少市民添置秋装却把目的地选在苏州高新区树山村。大石山路沿线4家“小而美、各有风格”的服饰店,与咖啡、轻食、民宿、研学等业态交织,形成“逛—拍—买—休”的一体化体验;商户以中式与韩风并陈、主打面料与版型的中高端定位,借社交平台实现“种草—引流—到店”;景区计划以微更新完善动线与指引、引入小型走秀等活动,推动“乡村+时装”的反差优势从新鲜打卡转为稳定选择。

市民、游客走进树山农村,感受“乡村时尚” 记者 李渊/摄

  反差里的“时尚感”:4家乡村服饰店串起微型商圈

  沿着大石山路转进村落,中式服装、韩风成衣、庭院茶座连缀成街。景区负责人介绍,目前共有4家服饰店,形成“小而美、各有风格”的微型商圈,带动与咖啡、轻食、民宿、研学的联动。

“农宅”里的时装店 记者 李渊/摄

  “我们当初来这里开的时候,周边还没有衣服店,如今已是第七年。”喜树服装店经营者吴谨说,“周末客人多些,老顾客居多,也有昆山、无锡、上海的一日游、两日游游客拐进来逛逛。”

  与“时尚=城市商场”的传统认知不同,树山以“乡村+时装”的反差吸引客流——“这一家做中式,隔壁做韩版,风格不一样。”店内小部分款式自家设计制作,更多与优质工厂、工作室合作,“懂面料的客人会反复来,比如正版香云纱、宋锦的成衣,基本在2000元左右。”

一家中式风格的服饰店 记者 李渊/摄

  从“面料”到“氛围”:线下试穿与空间体验并重

  “我们以前在石路开过二十年服装店,后来停车、人流等不便,就决定来树山,情怀也多一点。”吴谨回忆。选址从核心商圈转向乡村,并未削弱到店转化——反而叠加了内容渠道的“长手臂”。

  “现在小红书、抖音发一发,在哪开都一样。几千元的衣服,顾客很少直接线上下单,更多是先在网上看到,再来实体店试穿,线下体验决定购买。”为此,店里在空间上做加法:二楼延展为服装空间,三楼留出熟客可坐可拍照的喝茶处,“买完上楼坐一坐,也是一种体验。”

  门口新剪的栗枝、院里橘子与石榴,成了“上山踩一踩”带回的时令陈列;屋内木质、瓦纹、灰砖营造出与乡野景观呼应的“国风”氛围。吴谨也直言成本现实:“一年租金也要十来万,成本不算低”,但内容引流+线下体验的组合拳,把乡村地段“劣势”反而转化为了“优势”。

树山乡野“捡”的栗子、石榴成了店铺最朴素的装饰物 记者 李渊/摄

  从农家乐到“高定”:微更新撬动稳定选择

  从石路商圈到乡村街巷,消费路径悄然迁移。另一家服饰店铺的店员告诉记者,此前该店也曾尝试咖啡、甜品等轻餐饮,后根据客流需求进行调整;也有商户把二层闲置空间改为“预约制”小型沙龙,在换季上新时集中试穿、交流面料与版型。“降温—添衣—出游”在树山变成短途微旅行:在稻香与茶香间挑衣试穿、院里喝杯热茶、顺道带点农家时令。

  商户普遍反映,如今市民消费更理性,但“懂货”客群更稳定——有人为面料回头,有人因版型复购,也有人带家人来试穿、拍照、喝茶,再把体验分享到社交平台,带动“看了网上来线下”的客流。

一家韩版服饰店 记者 李渊/摄

  树山景区负责人表示,树山村从农家乐,到民宿游,再至时尚“高定”,差异化的定位,也将为树山带来更多游览体验,树山也将完善指引标识、步行动线与休憩点位,适度引入夜间微场景与周末小型走秀活动,进一步强化“微更新、轻运营”的特色,让“去乡村买衣服”从新鲜感变成稳定选择。正如吴谨所言:“不是所有客人都会买,但喜欢这种风格的人,走进来就会懂。”这份“懂”,正在成为树山文旅消费的新支点。

责编:方洁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欢迎关注名城苏州官方微信:www2500szcom(微信号)

今日推荐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