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苏州 苏州 专题 评论 视频 学习 文旅 城事
青年循迹而来 向苏州文化更深处走去 章太炎故居:一隅故园承风骨
时间:2025-10-28 09:28:05 来源:姑苏晚报

  开栏语

  一座城市就是一本书,每一座老建筑、每一个老地名、每一家老字号,都是这本书中独特的篇章,承载着岁月的痕迹和文化的精髓。为深入探寻老建筑、老地名、老字号背后的故事,通过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今起本报推出“读苏记:流淌的历史,活态的古城”融媒采访行动,让广大市民游客在感悟城市文化魅力的过程中,全景感受一座“活态古城”的千年脉动与当代活力。

  拖着大裙摆在院门口拍婚纱照的新嫁娘,三五成群、结伴来听讲座的小青年,打扮入时、端着咖啡杯在院落里拍照的游人,驻足在小楼青绿色书架旁久久不愿离去的读书人……焕新回归仅2年,锦帆路上的章太炎故居在书香、墨香、茶香、咖啡香中,又鲜活了起来。

  隔着近百载光阴,这种熙来攘往的鲜活,与上世纪30年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在此生活时的景况相应和。而太炎先生——这位黄侃、钱玄同、鲁迅等大家的先师,不知是否能够想见:那么多年以后,他的故园会迎来如斯鲜活的新光景?

  一座大师故园,盛载一颗姑苏文心

  1934年,浙江余杭人章太炎携家眷来苏州定居,锦帆路上这处新建不久的西式花园洋房被相中。章园,由此成为这处院落的代称。太炎先生的“章氏国学讲习会”亦在此创设。此后两年,这处“花木扶疏,颇富园林之盛”的居所始终书香萦绕,求知若渴的学子登门,静听先生讲学。至1936年太炎先生在苏州病逝,他的嬉笑怒骂,被时间包裹,成为这处空间的“刹那永恒”。

  斯人逝去,唯余故园。一处古建筑,即是一个容器,章园盛载的,是一颗姑苏的文心。1982年,章太炎故居被公布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又升格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然而时光漫长,风雨侵蚀,老洋房逐渐衰颓,油漆脱落,门窗损坏。春日院落里杂草疯长,到了秋天,风扫落叶,堆积在院落。

  章园的修缮是一场与时间的对话。2023年2月,苏州古城投资建设有限公司的修缮团队进驻章园,开始修缮工作。“我们采用揭顶不落架的修缮方式,最大限度保留历史信息。”项目负责人殷铭告诉记者,团队在保持建筑原风貌、原高度、形制不变的前提下,运用碳纤维材料对墙体、梁柱进行加固,既确保了安全,又守住了文物的魂。“我们还对杂乱无章的花园作了整治。”殷铭说,在忠实于花园原风貌的同时,修缮团队清理了堆积如山的枯枝败叶,拔除了野蛮生长的杂草,改造了已荒废的水井,重新建立花园的层次与秩序,使整座园子的文气得以凸显。

  历时近4个月,颓败的章园被唤醒。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无不蕴含着修缮团队的精工与细作。西山墙局部砖石粉化,工匠们需要将破损处一点点剔出,寻来规格相仿的新砖,经特殊处理后仔细嵌补,直到新旧浑然一体。这样的“绣花功夫”,贯穿修缮的全程。

  古典融于现代,百年章园焕新归来

  修缮一新的章园,迎来了一场活化利用的探索。苏州新闻出版集团古吴轩出版社将书店、茶室、咖啡店、国学讲堂、人文沙龙等丰富业态融入章园,打造“国学大讲堂”“古籍传习所”“古吴轩版本馆”“国学主题馆”“百花书局”和咖啡馆、茶室等空间,汇合成集文化、艺术、交流、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人文空间,让历史空间焕发现代生机。

  青年设计师包理佳用三种不同明度的绿色装点章园的内部空间:庄重的翡翠绿象征大师治学的严谨,深邃的墨绿隐喻革命者的风骨,明快的嫩绿则透出生活中的温情。这一色彩叙事,巧妙勾勒出章太炎性格的不同侧面。

  如今走进章园,既能看见“古吴轩版本馆”里珍藏的《訄书》,也能在制言咖啡馆品一杯手冲;既能聆听国学讲堂的讲座,也可在茶室围炉煮茶。章太炎夫人汤国梨手植的白皮松依然亭立,松果累累,与假山旁修复的水井共同守望着岁月。古典与现代的交融,恰如章太炎当年既深耕国学又关注世界的治学精神。

  “章园的焕然新生,不仅再现了苏州子城片区独特的文化气质,也代表着苏州古城保护更新的一个方向。古吴轩出版社的介入,将让章园古典与现代兼具,能够吸引市民游客来古宅打卡消费,对历史文化的传播十分有益。”殷铭说。

  2023年11月12日,章太炎故居大门再启,“一个人和一座城——章太炎与苏州”展览、“苏州百景之姑苏访幽——沈民义版画展”“章园故秋 草木芳华”留园苏派盆景艺术展同步开展。百年洋楼,重绽昔日光华。

  青年循迹而来,历史有了新的回响

  今与昔,新与故,隔着“时间之河”,太炎先生的精神随着2023年秋日那扇重新缓缓开启的章园大门,融入更多青年人的生活,以一种更为摩登的方式,给他们以感召。

  “国学大讲堂”在民国小洋楼的一隅开了起来,讲师、听众往来不绝,传道、授业,承袭一代国学大师风骨。著名作家、高校教授、昆曲艺术家、考古工作者……纷纷到章园开讲,听课名额靠“拼手速”线上抢,手快有,手慢则无。

  2024年7月,“章太炎故居改造项目——古吴轩书店”荣获当年的巴黎DNA设计大奖室内改造类大奖。也是这一年的秋天,苏式传统美食进驻,给这处名人故居更添几许烟火气。章园文人食府在小楼里开张,售卖地道的苏式面和苏式糕点。

  今年夏天,教授古琴、篆刻、古籍修复、苏派盆景等苏式传统文化的“章园夜校”,“火”上了央视,《新闻联播》将之作为苏州深入挖掘历史建筑文化价值、赋能文旅发展的典范,推介给全国观众。

  当人们走进章园,像在苏州文化的百花园里漫步。往昔种种,以新的方式在历史建筑中复现。那个“饭可不食,书仍要讲”的章太炎,仿佛仍在院落深处,笑看这些循迹而来的年轻人。

  秋意渐浓,章园的乔木仍旧挺拔,回廊上的布帘随风轻扬。这座历经近百年沧桑的老建筑,正书写着属于这座城市的文化故事,当年的讲学之声,亦在这方天地间获得了新的回响。

  (记者 王敏悦)

责编:鞠静静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欢迎关注名城苏州官方微信:www2500szcom(微信号)

今日推荐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