擘画“福气之城”享老新图景
以产业与事业协同之力,姑苏区加速书写从“养老”到“享老”的转型答卷
昨天(10月29日)是重阳节。当天,2025年“苏式颐养 银龄乐享”主题银发消费月系列活动在姑苏区启动。启动仪式上集中推出三大重点举措:基层适老生活体验中心揭牌运营,“老吾老”老年主题生活超市苏州首店签约入驻“苏颐养1号店”平台,“漫游姑苏 拾光之旅”老年人徒步游线路同步发布。古城正以产业与事业协同之力,加速书写从“养老”到“享老”的转型答卷。
这些聚焦“享老”的具体行动,背后是姑苏区对银发经济发展的深度谋划。银发经济是为老年人提供产品、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提前准备的各类经济活动总和,更是城市发展的新增长极。近年来,姑苏区锚定居民需求升级趋势,抢抓银发经济发展机遇,在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服务体系基础上,通过整合资源要素、优化服务供给、探索融合模式等方式,积极架设古城银发经济发展的新场景、新路径、新生态,培育出独具古城特色的享老新图景。
享老场景扩容
“失能保障”转型为“适老生活”
在银发消费月系列活动的启动仪式上,基层适老生活体验中心的揭牌,成为姑苏区拓展享老场景的重要一环。该体验中心不仅是全区适老化改造的“样板间”,还将通过市场化运作,挖掘老年人家庭自主购买适老产品的潜力。
“体验中心目前陈列了近300件适老化产品,既有电动轮椅、代步车、健康鞋、起居扶手等实用护理产品,也有电动空竹这类老年人喜爱的康乐产品。”体验中心运营负责人介绍,在政府推进适老化改造的过程中,企业发现老年人家庭对安全保障、家居改善的需求旺盛,因此在中心设计时特别注重沉浸式体验,划分生活场景区、设备展示区、科技产品区等区域,所有展品均可试用,并提供产品选购、安装售后、辅具租赁等全流程服务,让家庭适老化改造更省心。
在更广阔的生活消费领域,姑苏区的“适老”升级同样多点开花。除家庭适老化改造外,越来越多生活消费业态也开启“适老化”升级。本年度的重阳银发消费月期间,姑苏区围绕“衣、食、住、行、旅、康、养、护”等生活场景,推出消费礼包,涵盖人民商场购衣福利、餐饮商家折扣、金婚旅拍套餐、家庭护理院体验等,覆盖老年人生活方方面面,让适老服务融入日常。
在整合现有消费资源推出优惠的同时,姑苏区还积极引入专属银发消费业态,进一步丰富适老生活场景。姑苏区推动“老吾老”老年主题生活超市苏州首店入驻“苏颐养1号店”平台。该超市以中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采用“线上引流+线下体验”模式,线下首店选址姑苏区,产品包括生活用品、苏品苏货、适老化家居及乡村振兴对口地区特色产品等。此外,线下店还配套开设茶饮休闲、艺术培训、健身锻炼、直播体验等生活服务项目。据了解,该超市所属集团的直播电商营收已达6000万元,其中老年居民消费占比约85%。
享老服务提质
“温饱刚需”升级为“品质悦己”
“今天又有一位阿姨通过小红书报名活动!”“95后”谢雨城是姑苏区虎丘街道潭子里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的站长,在提供传统养老服务的基础上,他专门组建了以初老人群为主的“悦邻俱乐部”,目前会员已超2000人。“过去大家觉得社区养老中心只是吃饭、聊天的地方,其实这里同样能成为老年人的‘欢乐阵地’,烘焙、剧本杀、音乐会等活动都能开展,叔叔阿姨们也需要‘游乐搭子’。”谢雨城说。
除了社交娱乐服务的升级,老年群体最关注的助餐服务也在姑苏区迎来升级迭代。“以前来这儿吃饭只有固定套餐,现在一顿饭有12道菜可选,想吃什么自己拿。”家住永林新村的方阿婆如今成了社区“幸福小厨”的常客。今年4月,姑苏区平江街道永林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完成改造,助餐模式从配餐式升级为明厨现炒,服务时间也从仅工作日午餐,扩展到“周末无休+一日两餐”。服务能力的提升,有效激发了居民的用餐消费意愿。数据显示,该中心日均就餐人数从50人增至300人。
永林社区的助餐升级并非个例,姑苏区正通过机制创新让助餐服务更贴合老年群体需求。“我们在姑苏区多个老年助餐点位试点开展‘我的菜单我做主’活动。”日间照料中心运营方负责人丁孟介绍,每周中心会通过小程序发布8至10道候选菜品,由居民线上投票确定下周菜单,“现在老年人的口味越来越多样,从需求端出发优化服务,是保障助餐点可持续运营的关键。”
据统计,目前姑苏区已有80家老年助餐点位开放周六服务,21家实现餐食自选,8家提供早、中、晚三餐。针对不同老年群体的饮食习惯与消费偏好,当地正持续提供多层次、个性化、高品质的助餐服务,让“舌尖上的享老”覆盖更多老人。
享老模式创新
“智慧赋能”弥合“参与鸿沟”
在姑苏区基层适老化体验中心内,智慧设备的集中展示,成为姑苏区创新享老模式的直观体现。“这款外骨骼机器人能减轻老年人膝关节负担,让行走更轻松,可降低15%的行走消耗,相当于减重24斤。”该中心的产品经理介绍,中心内共有10余种智慧助老设备,从常见的烟感报警器,到新颖的声控聆音智能开关均有销售,无需联网就能实现智能家居体验,让老年群体轻松享受科技便利。这些智慧助老设备的集中亮相,是姑苏区近年来推动科技与养老深度融合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科技元素在姑苏区养老服务中的应用越发广泛。依托“虚拟养老院”先发优势,当地“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工单累计超1000万张,建成10家“智慧养老院”,并在全市率先上线智慧助餐服务平台。
“子女通过小程序就能帮老人下单打车,老人只需到预定地点上车,全程不用操作手机。”腾讯“亲属打车”平台负责人介绍,今年重阳消费月期间,该平台专门为姑苏区居民提供8折优惠券,最高可抵扣10元,用简化操作降低老年群体的出行门槛。大型科技企业的助力,源于姑苏区在拓宽智慧养老生态圈方面的持续运作。2024年底,姑苏区联合腾讯SSV时光实验室,创新试点“社区互助养老平台”,为老年居民提供社区活动、健康咨询、志愿服务等线上服务功能。主平台“时光家园”小程序用户已达4.3万人,访问量130万次,累计完成近万人次的服务需求匹配,让智慧服务更贴近社区、贴近老人。
视频博主“一个黄”是“时光家园”平台在姑苏区招募的“时光主理人”之一,其职责是帮助老年居民跨越数字鸿沟,更好参与社会生活。重阳节前夕,姑苏区联合腾讯发起“漫游姑苏 拾光之旅”老年人徒步游活动,精心设计6条适合老年人的徒步路线,串联辖区内养老服务场所、历史文化景点与商业网点。“一个黄”也拍摄了徒步游体验打卡vlog,展现“幸福享老在姑苏”的真实场景。腾讯还将以姑苏区试点为基础,面向全市500个社区招募“时光主理人”,让智慧助老模式进一步推广。
“发展银发经济,核心是汇聚多元化服务力量,丰富养老服务供给,通过市场机制提升服务质量,为老年人提供更普惠、更便捷、更多元的优质服务。”姑苏区民政和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姑苏区养老服务工作获全国人大社事委批示肯定,助餐服务入选《中国民政》典型案例,两家单位获评全国“敬老文明号”……老龄事业与养老产业正逐步形成“政府有为、市场有效、企业有成、老人有感”的良性发展格局。随着银发需求不断升级,姑苏区将持续完善高质量养老服务供给,让老年居民的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持久,不断为古城“享老”图景添上温暖一笔。
(记者 李浛芃 通讯员 姚远)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