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来,苏州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积极推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在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中成效显著,生态底色愈发鲜明。

在太湖生态岛的居山湾碳汇林,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一片废弃多年的矿坑。通过开展生态修复,如今这里变身成为潜水基地。山上满是层层叠叠的水杉,走在这里,满眼都是鲜活的绿,连空气中都透着清爽。这生态蝶变的模样,成了太湖边最动人的一道绿色风景线。

太湖综合治理是苏州生态建设的重要篇章。太湖生态岛近年来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居山湾碳汇林的蜕变堪称典范。2022年5月,苏州某混凝土公司因直排废水造成环境污染,后来通过在居山湾碳汇林片区种植117棵水杉,完成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替代性修复,这也是该示范基地首个替代性修复实例落地。
吴中区金庭镇建设和环境保护局污防办副主任张军介绍,近年来,已对周边土地进行修复,累计植树近九千棵,涵盖水杉、海棠、桂花、樟树等。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

近年来,苏州持续推进沿太湖圩区退圩还湖、生态清淤等工程,积极开展太湖生态岛建设。太湖水质达到Ⅲ类,连续17年高水平实现安全度夏。2024年,苏州市区PM2.5浓度29微克/立方米,较“十三五”末下降12.12%。扎实开展长江大保护,长江干流苏州段水质稳定达到Ⅱ类,主要通江河道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

苏州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金春林表示,“十四五”期间,苏州民众的总体生态环境满意率达到95%以上,位居全省前列,且这两年都位于全省第一,尤其是在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上,目前达到87.7%,始终位列全省第一。
在生态保护与修复方面,苏州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更加健全,“公园城市”建设硕果累累。自2022年《苏州市“公园城市”建设指导意见》发布起,苏州便开启了“城园共融”的绿色革新 。

桐泾公园启用于2003年,建园至今已经有22年,是苏州中心城区最大的市级公园。2024年,这座伴随着苏州一代人成长的桐泾公园拆除了沿桐泾路、解放路一侧的围墙,并将地铁“桐泾公园站”4号口融入公园之中,成功让公园与城市无缝衔接。
目前,全市公园24小时无界开放率达到了98%,真正实现了让公园融入城市、让园景变成街景。三年间,苏州开放共享106处公园绿地、464万平方米空间,建成超600个口袋公园,同时,通过“公园+文化”“公园+体育”“公园+科普”等模式,丰富公园的功能内涵,提升服务品质。

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局长曹光树表示,面向世界讲好苏州园林故事,创新推出“拙政问雅”“网师夜游”“浮生六记”“怡园琴会”等新业态,苏州古典园林活化利用还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创新案例奖。在生态保护领域,苏州于全国率先实施森林湿地生态资源有偿补助,并创新构建“湿地好不好鸟儿说了算”的生态湿地评估体系,2025年7月,获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授牌。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