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报讯(驻吴中区记者 徐靖怡)田里,金黄的稻浪摇曳生姿,农机手驾驶收割机穿梭其间;沿路,儿童图书、非遗手作等30余个摊位有序铺开,吸引游人驻足……11月1日,吴中区横泾街道丰收开镰季系列活动在太湖畔拉开帷幕,收割机发出的轰鸣声交织着市集上人们的欢笑声,为这场秋收增添更多“丰”景。
“今年横泾大米种植6700多亩,品种以‘南粳46’为主,产量约500万斤。按照作业进度,预计11月4日新米上市。”苏州湾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施丽萍是土生土长的横泾人,她望着眼前的丰收美景回忆,“横泾土地肥沃,种出的水稻品质好。小时候我跟着家里人划船到田里种田,但以前种的粮食只够自家吃,卖不了多少钱。”
2009年,新路村和紧邻的新齐村共同成立水稻专业合作社,开启高标准农田建设之路。2017年,横泾街道成立苏州湾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探索实践大米品质提升和品牌建设。“你看现在,高标准农田整整齐齐,从插秧到收割都用机械,人省力,收益也更高。”施丽萍介绍,近年来,横泾街道区域内所有田块大米实现绿色食品认证,还有50亩农田经过3年转换认证获得有机大米认证。横泾大米以软糯细腻的口感、油亮光泽的外观,打响知名度,多次被评为全国优质食味粳米。
这边的稻田忙着收割,另一边的趣味村跑发令声响起,五彩气球腾起,98组家庭小手拉大手奔跑在田野间。本次开镰季围绕“暖村趣跑”“四季share书”“江南烟火集”“泾夜村晚”4大板块,为市民、游客打造一场秋日丰收派对。“感受特别好,”陪着父母逛完市集的张女士笑着感慨,“现在的农村多好,不光把田种好了,一路有这么多时髦的咖啡店、书店、体验馆。刚刚在路边看到大牌子上‘乡村振兴’几个字,不就是我们眼前看到的样子吗?”
启幕式上,横泾街道与中国工商银行苏州吴中支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签订乡村振兴党建共建协议,通过引入金融活水、加强校地联动,进一步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路径,让乡村发展活力持续迸发。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