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亚得里亚海的晚风吹皱了圣马可广场的倒影,700年前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笔下的“东方威尼斯”正以最动听的声音回应着世界。今天(11月6日)是中国和意大利建交55周年纪念日,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苏州与威尼斯缔结友好城市45周年。在这一年里,昆剧《西厢记》在克雷莫纳与克雷马连演两场,纪录电影《我在苏州学非遗》在威尼斯M9博物馆进行专场推介,苏州芭蕾舞团的原创舞剧《鹊之桥》完成欧洲巡演之旅,三部作品、多城联动、几十位艺术家,共同把“一带一路”愿景化作一条可感、可听、可见的江南文化丝带,飘向亚平宁半岛。
苏州与意大利的“戏曲之缘”早有伏笔,16世纪来华传教的利玛窦在《利玛窦中国札记》中,将昆曲的水磨腔写进了欧洲人对于东方的想象里;上世纪90年代,威尼斯阿拉澳加利亚喜剧团在苏州戏曲博物馆的古戏台进行了演出。如今,欧洲观众在《西厢记》舞台上看到的不仅是一段东方爱情故事,更是两座世界文化遗产之城在时间长河中的又一次握手。
“昆曲之美,超越语言,它是一种活着的文化遗产。我经常去苏州,这座城市的温婉与深厚令我难忘。今天通过《我在苏州学非遗》这部电影,那些美好记忆再次变得鲜活。”在第82届威尼斯电影节的华语电影交流会上,当银幕中出现昆曲演员婉转吟唱、水袖轻扬的画面时,意大利前外交部副部长、威尼斯前副市长劳拉动情地说。
“苏州和米兰这两座城市都承载着对‘美’的极致追求,苏州非遗里的每一项技艺都是中华文明传承千年的见证。《我在苏州学非遗》的展映,让中意两国人民在文化交流中相互理解、彼此欣赏。”中国驻米兰总领事刘侃表示。
“我们的友好城市关系源远流长,威尼斯把苏州视为自己历史与未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愿我们的友谊如同一座被细心打理的园林,拥抱时代的繁华,成为跨越国界、凝聚文明交流的丰碑。”威尼斯副市长德玛丹表示。
9月下旬,苏州芭蕾舞团原创舞剧《鹊之桥》开启欧洲巡演之旅,登上米兰阿尔钦博第剧院和巴黎13区艺术剧院舞台。舞剧以“真爱无界,自由平等”为核心主题,以足尖为笔,描绘了一幅跨越时空的东方画卷。在剧中,中国古典舞、古典芭蕾、现代芭蕾三者有机结合,织女的云锦化作群舞的翩跹丝带,鹊鸟的羽翼凝成跨越阶层的桥梁,相思的绵长潜入每一次双人舞的呼吸交织之中。
用东方的审美去再造诞生于西方的芭蕾,用芭蕾这一舶来品演绎江南的神韵,苏州芭蕾舞团艺术总监谭元元希望用这样的方式,将中国的故事说给世界听。“鹊桥不仅是传说中的相会之桥,更是人类共同情感的真实写照。它连接古今,贯通中西,体现了爱无界、艺无疆的永恒追求。《鹊之桥》将成为苏芭‘东方表达、国际传播’艺术理念的又一次重要实践。”
从13世纪马可·波罗的一声惊叹到1980年两城在羊皮纸上落笔,再到2025年昆剧、纪录电影、芭蕾舞剧在亚平宁半岛次第亮相,苏州与威尼斯,中国与意大利,正用700年的时空景深写下文明互鉴的恢宏长卷。一条由音符、影像、舞步共同编织的“丝绸之路”正在亚得里亚海与太湖之间架起。当《西厢记》的笛声、《我在苏州学非遗》的光影、《鹊之桥》的足尖交汇在一起,人们听见的是历史的回声,也是未来的序章。
(记者 朱执竞)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