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苏州 苏州 专题 评论 视频 学习 文旅 城事
一周内3家苏州企业“接力”上市
时间:2025-11-08 09:06:42 来源:苏州日报

优质经济“底盘”支撑“苏州板块”持续扩容

一周内3家企业“接力”上市

  昨天(11月7日),中诚智信工程咨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至此,本周苏州已连续三天连上三家上市公司,分别是11月5日在上交所主板上市的丰倍生物、11月6日在港交所上市的旺山旺水和昨天在北交所上市的中诚咨询。

  截至目前,苏州今年已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16家,其中新增境内A股上市公司9家,位居全国第一;累计拥有上市公司281家,其中境内A股上市公司227家,位列全国第五。同时,在“政府引导—机构协同—资本赋能”三位一体的上市服务矩阵支持下,后备梯队建设稳步推进,目前全市境内A股在审和辅导企业近百家。

  三家企业分属不同行业

  丰倍生物成立于2014年,公司深耕废弃油脂资源综合利用领域10余年,是废弃油脂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的开拓者和推动者,开拓了生物基材料在农化领域的大规模应用、建立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成功进入国内废弃油脂资源综合利用行业的第一梯队。

  旺山旺水成立于2013年,致力于发现、开发和商业化小分子药物,聚焦神经精神、生殖健康及病毒感染三个重点治疗领域,构建起了覆盖“研究—临床开发—制造—商业化”全产业价值链的端到端能力。

  中诚咨询成立于2002年,深耕工程咨询领域,聚焦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着力打造综合一体化全过程专业咨询平台,主营业务包括工程监理、BIM建筑信息化应用、建筑设计、前期咨询等专业技术服务及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公司业务已拓展至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

  “这周上市的三家企业来自不同的行业,登陆不同资本市场,产业与资本的‘双向奔赴’特色非常鲜明。”市委金融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苏州积极引导金融资源更精准地配置到科技创新的最前沿、绿色发展的主战场,着力培育更多掌握核心技术资源的苏州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像丰倍生物这样的生物科技类企业,苏州已拥有38家上市公司,打开了绿色成长新空间。像旺山旺水来自生物医药行业,港交所的政策包容性为生物医药行业带来了全新机遇,特别适配生物医药行业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的特性,苏州生物医药类企业积极把握机遇,在旺山旺水之前,今年已有维昇药业、映恩生物、拨康视云等生物医药企业登陆港交所。此外,截至10月末,苏州共有14家上市后备企业拟申报港交所,其中有7家为生物医药行业。“这么多生物医药企业能够登陆港交所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苏州生物医药产业的强劲发展实力。”相关负责人说。

  雄厚产业基础垒高“苏州板块”底座

  雄厚的产业基础正是“苏州板块”不断做大做强的坚实底座。

  苏州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转型、在转型中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跃升。有这么一组数据足以勾勒苏州产业实力: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全国第一,中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排名全国第二,科创板上市公司的数量全国第三,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全国第四,“上海—苏州”科技集群在全球排第五,中国独角兽企业的数量排全国第六。

  目前,苏州工业门类齐全,产业链完整,拥有35个大类、172个中类、515个小类的完整工业体系,是国内乃至全球工业体系最完备的城市之一,也是全球众多产业链的发起点和连接点。同时,重点产业优势突出,未来产业布局清晰,正在聚力打造“1030”产业体系,构建形成自主可控的现代化产业格局,并专注于发展前沿新材料等八大未来产业。

  创新动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去年,苏州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15%,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1050亿元。“十四五”以来,苏州共承担国家科技项目2855个,已集聚了一批高端创新载体,积极推进以苏州实验室为核心的实验室体系建设,高水平打造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苏州)以及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核心区,已构建起一条从“科技型中小企业—高企—瞪羚—独角兽—上市”的完整创新孵化链条。

  事实上,从苏州上市公司的分布就可看出苏州的产业特色来。目前,苏州上市公司共分布在26个行业中,覆盖超八成申万行业门类,充分彰显苏州产业体系的丰富多元,以及经济发展格局的均衡性与可持续性,其中电子、机械设备、电力设备、医药生物、汽车等新兴战略行业上市公司数量最多。今年新上市企业分属生物医药、精密半导体、动力电池、电工零部件、新能源车等不同领域,呈现的是苏州作为全国产业创新高地的强劲实力和多元化发展格局。

  新增上市公司不断的同时,苏州上市公司表现也很亮眼。其中,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从今年年初的17243亿元增长至10月底的25265亿元,增幅达46.5%,平均市值约112亿元。港股上市公司市值从今年年初的2685亿港元大幅增长至10月底的5712亿港元,增幅高达113%。截至10月末,苏州已涌现沪电股份、信达生物、东山精密、天孚通信4家千亿市值企业,另外有8家企业市值突破500亿元。

  资本赋能带动产业新攀升

  苏州高度重视企业上市工作,将企业上市作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部署将上市培育深度融入制造业“1030”、服务业“1840”等产业政策体系。今年以来,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市委金融办以“完善机制、加强培育、优化服务”为主线,推动市、县(区)两级健全企业上市服务架构,完善覆盖拟上市企业与上市公司的“双服务”常态化工作机制,开展资本市场新政解读及实务培训12场,覆盖800余人次,走访调研上市及拟上市企业200余家次,收集并协调解决各类问题100余项,扎实推动企业运用资本市场做大做优做强,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聚集了大批优质企业的“苏州板块”也成为资金青睐的焦点。从不久前披露的A股2025年三季报看,社保基金、险资、QFII等长线资金的调仓路线浮出水面,不少苏州企业获得新进或增持,良好的业绩表现、清晰的成长逻辑与扎实的产业基础,让“苏州板块”成为长线资金的“价值高地”。此外,今年1至10月,苏州上市公司已开展34笔再融资,再融资金额190亿元;完成28起并购事件,其中3起为重大资产重组事件。

  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渐趋完善的同时,创投体系的建设也为苏州产业发展带来更多资金支持。作为全国最早开展股权投资探索的城市之一,苏州经过二十多年探索,已成为产业与资本结合最好的城市之一,现已构建融合“国资—社会”多元主体、覆盖“天使孵化—创业扶持—并购重组—S基金接力”、 横跨“国际—国内”双循环的全周期全链条资本生态体系,可运用多种资源实现资本活水的精准滴灌。苏州三大专业股权投资平台通过差异定位与协同发展,形成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产业链全维度的投资服务体系。苏创投集团通过52只直投基金助推61家企业上市,并以12.7倍引导倍率撬动1924亿元子基金规模。国投集团拟依托三大百亿级重点基金打造“产业招引+基建投资+资本运营”功能集群。元禾控股则创下培育114家上市企业、特别是48家科创板企业的行业标杆,连续多年跻身全国创投机构前十强。(记者 杨帆)

责编:严俨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欢迎关注名城苏州官方微信:www2500szcom(微信号)

今日推荐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