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时节,江南古镇周庄寒意渐浓,昆山万三酒庄文创工场内却暖意融融、酒香初溢。酿酒师傅们身着传统工装,手持木耙,在氤氲的热气中开启了一年一度的冬酿序幕。据悉,今年万三酒庄的冬酿米酒将于11月15日上线。

作为江南黄酒文化的重要载体,万三黄酒历史悠久,早在清代道光年间便凭借醇厚品质享誉中外,源丰顺酒作坊生产的“十月白”米酒曾国际博览会上喜获金奖。如今,酒庄所在的文创工场由上世纪老酒厂改造而成,既保留了传统发酵车间、蒸饭灶台等核心区域,又新增了黄酒文化展厅与体验区,游客可亲手参与“拌曲”“封缸”等工序,直观感受“粮食变酒”的神奇过程。

立冬酿酒这一延续千年的传统,不仅承载着江南水乡的文化记忆,更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中,让古老黄酒技艺焕发出历久弥新的生机。“慢工出细活,从选米、蒸饭到落缸、开耙,哪一步都得合着时令来。”万三酒庄文创工场内的酿酒师傅王喜伟表示,十二道酿造工序一道不减,选米需挑颗粒饱满的当季江南新米,蒸饭火候要熟而不糊、内无白心,落缸温度需控制在28℃左右……

随着王喜伟手持木耙轻搅酒缸,缸内酒醪泛起细密气泡。“机械化生产虽然普及,但没有古法酿制的灵魂。”王喜伟说,老的酿酒师傅,仅凭手掌就能精准感知水温的细微变化,耳朵能分辨酒醪发酵时“咕嘟”声的微妙差异。
这种无法被量化的直觉,是千年酿酒文化与江南水土共同孕育的智慧,早已成为流淌在酿酒人血脉中的记忆。如今,万三酒庄不仅在慢工细活里坚守文化,还着力让古老技艺活态延续下来。
“现在年轻人愿意学这门手艺的少了,但总有人要守下去。”酒庄负责人陈忠文介绍,近年来酒庄通过“师带徒”模式培养了5名年轻酿酒师,最小的仅23岁。他们不仅学习传统工序,还在老师傅指导下整理传统酿造的技艺诀窍,让原本只靠口传心授的千年智慧有了系统传承载体。
(记者 周函)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