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苏州 苏州 专题 评论 视频 学习 文旅 城事
无人驾驶,从路测开进现实
时间:2025-11-09 10:29:42 来源:苏州日报

  昨晨(11月8日),在昆山高新区祖冲之路,多辆仙途智能无人驾驶清扫车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在苏州工业园区、姑苏区的多条道路上,一辆辆无人快递车汇入车流,驶往一个个配送点;在相城区的苏州高铁新城,一批又一批八方来客借助无人公交车完成接驳……在苏州,无人驾驶已走出测试道路的“样板间”,融入城市血脉,在多种真实场景中落地生根。放眼苏城大地,一幅以智能网联技术为底色的智慧城市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智慧交通驶入“快车道”

  以相城区南天成路为核心的“智驾大道”,已成为观察苏州高级别智能驾驶发展的最佳窗口。在这里,技术正驱动着出行体验的深刻变革。

  作为智驾领域的佼佼者,苏州轻舟智航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已实现NOA智能辅助驾驶系统量产交付超60万台,其L4级自动驾驶技术也在稳步推进。在该公司首席技术官李栋的描绘下,相关技术变得更加具象化——在双向单车道上行驶,遇到本车道有障碍物需借用对向车道绕行的复杂场景时,系统能感知并预测对向车辆的动态,综合判断安全距离,自主决策出绕行的最佳时机与轨迹,实现拟人化的安全舒适驾乘。

  这种“老司机”般的决策能力,源于多年积累的海量数据和规模化数据闭环训练。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L2+级辅助驾驶的大规模量产实践,如同源源不断的燃料,反哺着L4级自动驾驶系统性能的持续优化,使其在真实路况中“越开越聪明”。

  在苏州工业园区阳澄数谷,另一种公共出行体验正在上演。面向公众开放的智能网联小巴,已成为市民体验无人驾驶技术的移动平台。这些看似普通的小巴,实则搭载了稳定可靠的自动驾驶系统,能通过激光雷达、高清摄像头等多重高精度传感器,实时感知周边环境变化,保证行驶安全。

  “智能网联小巴的成功研发,离不开企业的‘最佳技术合伙人’科研院所。”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前瞻技术研究院院长、智能网联首席专家刘明春介绍,企业与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突破了多源感知融合、决策规划等核心技术,成功将智能网联城市客车从实验室推向量产道路,让智慧公共出行触手可及。

  “黑科技”重构货运网络

  在苏州工业园区街头,一款没有车头车尾的“平板车”曾因一段9秒视频而走红网络,被网友戏称“成精了”。这个“车精本精”,正是苏州九识智能研发的Z系列智能城配物流无人车。

  “这是智能物流车行业首次面向市场推出量产无人车,我们也成为全行业第一个‘交钥匙售车’的L4级自动驾驶企业。”九识智能品牌市场总监张可宜指着展厅里的旗舰车型Z5介绍。这个“来自未来”的物流工具,已在全球200多个城市部署数千台,累计运营里程超1000万公里。

  Z5的装载空间达5立方米,载重800千克,续航180公里,其独特优势在于“一套算法跑全国”,无需因地域差异调整部署,能在城市开放道路、复杂路况及极端天气下全天候运营。苏州一家企业用Z5替代传统运输后,效率提升50%以上,年均节省成本45.8万元。

  如今,九识智能已发布的4款新车,覆盖了从狭窄道路运输、城市乡村物流转运到工业物流及快运的全场景应用。“去年我们推出新一代L4级量产系列产品,首创‘整车销售+FSD’服务模式,使得客户成本平均降低62%。”张可宜透露,新品发布当日销量纪录的刷新,标志着物流行业正加速迎来无人配送时代。

  无人驾驶赋能智慧治理

  将视角切换至昆山高新区祖冲之路,只见忙碌中的仙途智能无人驾驶清扫车,随着车身两侧刷盘高速转动,落叶与碎枝被卷吸而入,配合底部喷水系统降尘,路面迅速焕然一新。

  “没想到扫地车这么机灵,”附近居民李莉莉赞叹,“我观察好几回了,不光犄角旮旯扫得干干净净,还能识别红绿灯,遇着人老远就慢慢停下来,等你走过后才重新工作。”

  这批昆山首次投放的无人驾驶清扫车,是新能源技术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创新成果。“这款车满电一次能连续工作8小时,每小时清扫2.4万平方米,相当于10个环卫工人的作业量,效率比传统清洁车翻了一倍还多。”仙途智能运营总监张海斌介绍,车辆还配备300升清水箱和1800升超大垃圾箱,不仅能长时间、多功能作业,还能自动完成倾倒垃圾。

  首批无人清扫车的投放,是昆山构建全方位智慧环卫体系的生动缩影。“‘无人清扫车+智慧云平台+环卫服务’三位一体持续提升环卫作业效能。”昆山高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无人驾驶清扫车已接入可视化智慧环卫平台,管理人员可实时监测车辆状态,远程启停、任务切换,实现监督管理实时化、指挥调度智能化、环卫运营精细化。

  补全基础设施“最后一环”

  随着自动驾驶车队规模的扩大,高效、自动化的能源补给成为亟待解决的“最后一公里”难题。近日,苏州企业天瞳威视正式发布的L4级新产品——智能充电机器臂,为这一问题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该产品凭借360度精准识别、1.3米作业半径及大范围轨道滑动能力,可单机覆盖4个以上车位,实现高效自动化充电,构建起L4级自动驾驶生态的闭环。目前,该产品已获得中国中车的订单,并部署在其株洲的科研基地。

  天瞳威视打造的这款智能充电机器臂,采用先进的视觉识别系统,能精准定位汽车的充电口位置,适应不同高度和角度的充电需求。与目前主流的人工充电桩不同,它具备类人手的柔性接触和自适应对位功能,能在插拔过程中自动调节力度和角度,确保连接过程的平稳可靠。

  “该款智能充电机器臂,在设计之初就考虑了多种车型的适配需求,可广泛应用于巴士、轿车、货车、物流车、环卫车等各类新能源车型。”天瞳威视相关负责人表示,对自动驾驶运营商而言,该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天瞳威视可提供“运营+充电”的整体套餐,将自动驾驶车辆与配套充电设施打包成一站式服务,进一步帮助客户降低采购和运维成本。

  从公开道路的智能出行,到高效便捷的无人物流;从智慧化城市管理,到自动化能源补给,苏州的无人驾驶技术应用呈现多点开花、全场景渗透的鲜明特征。在苏州,正是基于前瞻性的产业布局和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随着一项项技术照亮场景、一项项创新构建生态,多场景融合、全生态协同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新图景已然显现。

  (记者 叶永春 董捷 周函 徐靖怡 葛皓珺 钱茹冰)

责编:杜玉婷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欢迎关注名城苏州官方微信:www2500szcom(微信号)

今日推荐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