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华工商时报》头版头条关注苏州市工商联赋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看苏州民营经济以新质生产力为笔,奋力绘就“两个健康”时代画卷。

金秋的苏州,处处涌动着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搏。日前,在苏州市城市更新现代服务产业商会成立现场,一块崭新牌匾在热烈掌声中揭开红绸。“这不仅是传统行业的焕新升级,更是苏州民营经济以新质生产力为笔,奋力绘就‘两个健康’时代画卷的生动缩影。”苏州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周俊如是说。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擘画新蓝图、发出动员令。苏州市工商联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热潮,切实将思想伟力转化为促进“两个健康”的生动实践。置身全球产业变革与国内发展转型的关键交汇点,新质生产力如春潮奔涌,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苏州将促进“两个健康”深度融入城市发展血脉,市委、市政府锚定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创新构建“5310”工作计划——通过5年培育3大工程、实施10项行动,打造独具特色的“两个健康”工作体系。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工商联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担当政策传导的‘扩音器’、资源整合的‘连接器’、生态构建的‘催化器’、改革推进的‘助推器’,近两年来构建起固本筑基、聚势赋能、破局革新、领航现代化的推进机制,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苏州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王蓓蕾如是说。通过将新质生产力深度融入“两个健康”工作全链条,苏州正构建起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成、社会有益的良性发展新格局。这篇以新质生产力为主线、民营经济为主力、系统生态为支撑的“苏州答卷”,不仅为区域发展塑造新优势,更为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贡献了“苏州经验”。
筑基:强化主体意识,塑造发展新内核
2025年7月,“苏州民营企业家之家”正式揭牌,成为深化“两个健康”的重要载体。这里构建起“企业+”八大工作矩阵,创新举办百家民企“企业+”供应链沙龙活动,汇聚125家企业148项优质产品与服务,推动产业链上下游跨界合作,让企业家既找到“精神家园”,更觅得“发展伙伴”。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激发民营企业的内生动力与创新活力,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最深厚的根基。苏州市工商联深谙此理,聚焦企业家主体意识的提升与发展能力的建设,多措并举,筑牢高质量发展基石。
探索“党建+科创”融合机制,打通产学研转化“最后一公里”。科技成果唯有从“书斋”走向“车间”,方能转化为现实的新质生产力。苏州市工商联创新以党建为红色纽带,发起“民营企业科创实验室共享计划”。首批遴选15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向民营企业敞开大门,组织131家民营企业、24家商(协)会开展精准对接。企业家们走进苏州光电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苏州医工所等顶尖科研机构,与科学家们面对面交流,现场碰撞需求火花。
截至目前,已有亨通光电、思必驰、派迅智能等17家民营企业与高校研发团队正式签约合作。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与绿控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携手研发的基于AMT的同轴并联混合动力系统,已在新能源汽车节油率、换挡控制等关键指标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一计划,真正实现了“让企业家与科学家双向奔赴”,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的胜势。苏州韦恩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蒋高喜感慨:“‘党建+科创’让我们精准对接共享实验室的生物医药检测资源,解决了企业研发中设备成本高、技术落地难的痛点。”
强化标杆引领,树立产业升级“风向标”。“善弈者谋势”,树立标杆方能引领方向。苏州市工商联依托扎实的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持续发布“苏州民营企业100强”与“苏州民营企业研发投入100家”榜单,建立民营制造业龙头企业“数据库”。2025年,苏州共有26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上榜数蝉联江苏省第一;30家民营企业入围“2025民营企业研发投入500家”,30家民营企业入围“2025民营企业发明专利500家”,入围数均位居江苏首位。这些标杆企业不仅是苏州经济的“压舱石”,更是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跃升的“领航员”。通过对标杆企业的集中宣传与经验推广,树立了可信、可比、可学的示范典型,有效带动了产业链整体升级。
注重新锐培育,锻造堪当重任的“生力军”。深入实施新一代企业家培养“新领航”计划,是苏州着眼长远的关键一环。2025年,“新领航”计划聚焦“数智化”发展方向,进一步拓展合作资源,精选课程主题,优化组织安排,全年培训覆盖超2000人次。课程内容紧密围绕ESG(环境、社会和治理)、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并与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等知名高校合作开展实务教学,旨在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储备一支兼具国际视野、创新精神与实干能力的企业家生力军。同时,指导苏州新一代企业家商会举办“青蓝新语”对话等活动,推动各所属商(协)会青年企业家专委会建设,形成梯队式人才培养格局。
赋能:优化服务生态,构建协同新范式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与之匹配的优良创新服务生态。苏州市工商联从传统“管理服务”向现代“生态构建”转型,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企业赋能体系。
前瞻布局,抢占未来产业“新赛道”。瞄准新能源、低空经济、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领域,苏州市工商联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新赛道”。通过深化跨部门协作,充分发挥商(协)会桥梁纽带作用,推动企业联合攻关与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配合市发改委、市工信局成立低空经济产业联合会、工业设计商会,并筹建工业母机、数字经济产业商会,为关键技术突破与产业生态构建夯实基础。9月,苏州大学与市工商联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携企手 爱苏州”产创融合推进会成功举办,民营企业产创融合中心、民营企业现代化治理感知中心同步揭牌,标志着苏州校企合作迈入共建“创新共同体”的新阶段。
创新机制,实现从“调查评价”到“动态感知”。苏州市工商联率先建立的“民营企业营商环境动态感知机制”,通过组建一支百名由商(协)会负责人、民营经济代表人士组成的“感知先锋”队伍,线上线下多渠道、全天候收集企业诉求。每月形成的《民营企业诉求心声专报》直报市委、市政府,均获主要领导批示。这一机制实现了从被动响应到主动发现、从静态评估到动态监测、从模糊感知到精准施策的根本性转变,让政企沟通实现了“零距离”“闭环化”。一位“感知先锋”表示:“现在反映问题渠道畅通,处理过程透明,让我们对企业发展的营商环境更有信心。”
搭建平台,打造全周期服务“一站式超市”。苏州市工商联创新建设的“苏州市企业综合服务中心企业服务超市”,是苏州优化服务生态的集大成者。它线上整合了管理咨询、知识产权、财税审计、绿色认证等10大模块、220家优质供应商资源,线下则在政务大厅设立实体专区,打造了线上线下深度融合、高效协同的市场化、增值化服务平台。企业可以像在超市购物一样,便捷地获取“全生命周期、全要素保障”的专业服务,极大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
引金融“活水”,激活新质生产力“资本引擎”。苏州市工商联常态化举办“金企联”沙龙,至今已成功举办19期,服务企业超500家,带动信贷投放超200亿元。发布金融机构服务民营经济“一行一品”产品手册,靶向破解企业融资痛点。联合苏创投集团推出“民营企业创投伙伴计划”,建立项目库,为专精特新、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股权投资+债权融资+政策对接”的组合服务,全方位护航企业成长壮大。
革新:升级商协体系,凝聚协同新合力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商会是凝聚产业力量、促进行业自律、连接政企的关键载体。苏州以构建“新质生态圈”为目标,推动商会体系向现代化、生态化、数字化方向深刻变革。
推动传统商会“焕新”,拥抱数智时代。以苏州市房地产业商会优化升级为“苏州市城市更新现代服务产业商会”为例,其会员结构已覆盖规划设计、建筑工程、产业园运营、文化运营等全产业链,高新技术企业和上市公司占比显著提升。商会积极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助力会员企业精准链接绿色建筑、智能家居、智慧物业等新场景、新需求,实现了从“传统聚合”向“数智赋能”的跃迁,服务效能与运行活力大幅增强。
布局新兴商会“链接”,构筑未来产业优势。苏州市工商联紧紧围绕苏州“1030”产业体系和服务业“1840”体系规划,新建了低空经济产业联合会、工业设计商会等一系列面向未来的生态型商会。以苏州市企业可持续发展联合会为例,它汇聚了资管集团、科研院所、服务机构和众多制造业企业,成为知识赋能、标准制定、资源链接的生态枢纽。新筹建的“数字商会”更肩负着为传统产业插上“数字化翅膀”的使命,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培育特色商会“破壁”,激活开放创新网络。创新性地组建了由中欧、长江、清华、北大等国内外顶尖商学院校友组成的“苏州市新时代工商管理企业家联合会”。这种“校友商会”模式,利用其独特的信任基础与全球化的资源网络,构建起产学研“双向翻译”机制,有效破解了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信任难题与沟通壁垒,成为高技术成果“早期孵化”与创新要素“跨界流动”的重要平台。
现代化:推动科创转化,激发产业新动能
“希望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胸怀报国志、一心谋发展、守法善经营、先富促共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这番话语,是嘱托更是期盼。为民营经济人士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促进者确立了价值导向和行动坐标。
“苏州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成就了许多‘背包客’的传奇。”思必驰科技副总裁李春梅动情地说,“我们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能跻身全国前三,背后是无数怀揣梦想的创业者,被这里优越的营商环境和精准的政策所吸引、所成就。思必驰正是其中的见证者和受益者。”
拓宽国际视野,链接全球创新资源。瞄准全球创新资源,苏州市工商联积极拓宽民营企业国际视野。今年9月,组织18家苏州在港上市及科技型企业代表赴香港、澳门开展为期6天的交流考察,聚焦金融服务、科研转化等核心领域,以“企业对接—平台搭建—机制落地”的递进模式深化合作,为苏港澳产业协同与民企国际化发展注入新动能。积极助力民营企业在新发展格局下“链通全球”。推动商(协)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东南亚、欧洲等地设立了12个驻海外工作委员会,构建海外服务网络。启动“货通全球·烽火联赢”速卖通产业带出海计划,为60余家参会企业构建数字化出海通道。
深化产业协同,促进“工贸联动”升级。深化国际合作方面,新成立的苏州市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成为促进“工贸联动”升级的重要平台,在服务民营企业全球化发展上迈出关键一步。组织经贸代表团赴日本参加银发经济产业创新合作论坛,赴沙特、阿联酋开展精准对接考察,建立常态化的工贸联动与合作联系机制。积极参与“企业出海一件事”服务平台建设,邀请亚马逊等知名电商平台与外贸企业交流,共同应对外贸共性问题,支持企业“抱团出海”开拓国际市场。这些行动不仅为企业带来了直接的订单与合作机会,更促进了苏州产业链供应链在全球范围内的深度整合与优化布局,提升了国际竞争力。
践行ESG理念,塑造可持续发展新生态。新质生产力本质是绿色生产力,苏州在构建ESG生态体系上先行一步、走在全国前列。其发布的全国首个由商(协)会牵头制定的新能源行业ESG团体标准,涵盖3个维度、18个一级指标、56个二级指标,规划“团标—地标—省标”升级路径,提升区域话语权。同时,会同多部门制定实施方案,成立企业可持续发展联合会等组织载体,开发“双碳综合服务平台”,提供碳核算服务近500次、匹配绿色信贷13亿元。通过将ESG评级与政策激励挂钩,如亨通光电因ESG评级优良海外并购审批时限缩短30%,有效激发企业绿色转型内生动力,形成正向循环。
潮涌江南,奋楫者先。立足“十五五”新征程,苏州民营经济人士胸怀报国志、一心谋发展,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转化为拼搏实干的澎湃动力。优越的营商环境、澎湃的创新活力,凝聚成苏州政企双向奔赴的强大合力。以新质生产力驱动“两个健康”的苏州路径,不仅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苏州样本”,更在服务国家战略大局中,写下了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苏州篇章。
素材来源:苏州市总商会、中华工商时报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