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1月14日)是2025年联合国糖尿病日,倡导“提高认知,重在行动,关注职场糖尿病”。如今,很多年轻人被血糖问题“盯上”,而这往往与熬夜、久坐、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出现哪些症状是血糖在“报警”?如何远离糖尿病?8个习惯让糖尿病不知不觉找上你!
吃晚饭时间太晚
你每天几点吃晚饭?研究发现,早上8点之前吃第一顿饭、晚上7点之前吃最后一餐,更有助于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如果晚餐较晚才吃,会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一项研究显示:晚餐吃得晚对血糖不友好。实验发现,晚餐吃得太晚会导致胰岛素降低6.7%、葡萄糖升高8.3%。简单来说,晚餐时间越晚,血糖水平越高。
所以,对大多数人来说,早点吃晚饭,睡前4小时内不吃东西,是避免糖尿病的明智选择。
日常吃红肉太多
如今,越来越多研究发现,日常生活中,猪肉、羊肉、牛肉等红肉吃得太多会增加患糖尿病风险!
一项研究显示,每周摄入2份红肉的人群或比少吃红肉的人群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更高,而且这一风险会随着红肉摄入量的增加而升高。
经常喝甜饮料
你身边有把甜饮料当水喝的人吗?一项研究发现:喝含糖饮料、人工甜味剂(代糖)饮料或增加患糖尿病风险。
与很少喝甜饮料的人相比,每天喝≥2杯含糖饮料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41%;每天喝≥2杯含人工甜味剂饮料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11%(1杯饮料为240毫升)。而且,运动也无法完全抵消甜饮料造成的伤害。
日常有饮酒习惯
你身边爱喝酒,尤其是爱喝啤酒的人,是不是很多都有高血糖、糖尿病问题?
一项研究发现,有些啤酒的血糖指数非常高,甚至比白米饭、白馒头、白面包、白糖还高。这是因为啤酒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由麦芽糖构成,其血糖生成指数与葡萄糖相当。啤酒作为一种无需咀嚼的液体食物,消化吸收率极高,易导致血糖迅速上升。
那么,白酒、红酒会不会好一些?其实不然,酒精到我们体内后转化为能量,频繁饮酒会直接导致过多能量摄入。有专家介绍,每克白酒能产生能量7.1千卡。《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中明确表示,不推荐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饮酒。
睡前玩手机
专家表示,夜间光线(包括手机光)除了影响睡眠质量,导致失眠、早醒,还会影响血糖代谢,导致胰岛素分泌失调,增加患糖尿病风险。
经常性睡眠不足
你每天睡几个小时?研究显示,晚睡晚起的人出现体重指数增加、肚子较大等代谢综合征表现的风险增高。与早睡者相比,熬夜人群患2型糖尿病风险高出50% 。
熬夜或睡眠不规律会干扰生物钟,导致内分泌失调,进而影响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血糖和血压失控的风险。
健康的饮食也不能抵消因睡眠不足而增加的糖尿病风险。换句话说,有些人吃得再健康,睡眠不好也容易患糖尿病。建议每天睡眠时间至少保证7小时,规律作息。
长时间久坐
一坐就是一天,是不少上班族的真实写照。一项研究指出,与每天久坐时间不超过2小时的人相比,每天久坐时间超过6小时的人,患糖尿病等12种慢性病的风险增加26.7%。
研究还发现,每天若久坐超过6小时,用剧烈活动代替久坐1小时,可更显著地降低糖尿病、抑郁、慢性肝病、憩室疾病、睡眠障碍等慢性病的发生风险,降幅达11%~13%。
长期缺乏运动
其实,很多疾病都和“懒”有关,懒得运动也是导致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原因。长期缺乏运动会导致肥胖发生,进而引发糖尿病。
下肢是人体“血糖仪”
要留意这5个变化
你以为糖尿病只是血糖数值升高吗?错!糖尿病会影响全身各个器官的功能,导致各种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脑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足、视网膜病变及肾脏病变。如何自查是否有糖尿病风险?留意这5个变化
日常生活中,如果你有“三多一少”的症状:吃得多、喝得多、小便多、体重下降,就要注意是否患上糖尿病了。此外,医生介绍,腿脚就像人体自带的“血糖仪”。当腿脚出现以下迹象时,记得查查血糖水平。
1. 伤口不易愈合
高血糖会使伤口得不到充足的营养,皮肤自我修复能力降低,一旦出现皮损,往往迁延不愈。血糖失控时,还可能出现无痛性水泡。这种水泡好发于双腿及足部,外壁薄,含有浆液,一般2~6周会自行消退,注意不能抓挠。
2. 瘙痒
血糖升高刺激皮肤末梢神经,就会导致瘙痒。这种痒主要发生在手脚部位,会有“蚁走感”,像是有蚂蚁在皮肤爬行,到了夜间往往更明显。
3. 腿脚麻木
长期血糖超标,会对血管内壁产生不良刺激,出现“僵硬”的情况,阻碍正常的血液循环,引起腿脚麻木。
4. 出现“糖斑”
也叫胫前糖斑,表现为小腿前侧出现边界清晰的褐色斑块,不痛不痒,是糖尿病比较特异的皮肤病变。
5. 皮肤皴裂
高血糖会损害自主神经,使皮肤因出汗减少而异常干燥。长期血糖超标还会使部分体液从皮肤流失,引起皮肤脱水,导致干燥。
管住嘴、迈开腿
助你远离糖尿病
管住嘴
应按需摄入主食(每餐50克左右),粗细主食搭配食用。可调整进餐顺序,在一餐的最后吃主食。每餐都需要有新鲜蔬菜,每日摄入500克左右。荤菜可主要选择鱼禽,减少肥肉摄入,少吃烟熏烘烤食品。两餐之间可选择低升糖指数水果,或者吃黄瓜、番茄代替水果。
迈开腿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中指出,规律运动不仅可以帮助降低血糖,还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体质、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预防多种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运动建议遵循“1、3、5”原则,即饭后1小时、每次30分钟、每周至少5天。此外,建议每周有氧运动、抗阻训练、柔韧性训练搭配进行。
来源:央视一套、健康时报、生命时报、科普中国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