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苏州 苏州 专题 评论 视频 学习 文旅 城事
无人机频频追伤候鸟,镜头再美也是失格
时间:2025-11-14 15:10:54 来源:名城苏州网

  万鸟齐飞,本是深秋最美的诗行。然而近日,山东东营湿地上空上演的壮阔“鸟浪”中,却闯入了一批不速之客。据网友反映,部分摄影爱好者为捕捉所谓“极致视角”,操控多架无人机在鸟群间穿梭追拍,导致不少候鸟受惊受伤,迁徙之路蒙上阴影。

  随着无人机“飞入寻常百姓家”,越来越多人用它记录生活、表达热爱。这本是科技赋能美好的体现,却在少数人的失范行为中变了味:为一张“大片”,不惜多机协同驱鸟;为一段“震撼画面”,将生灵视作随意摆布的道具。江苏淮安,一只东方白鹳因无人机近距离干扰被绞断双腿;新疆赛里木湖,大天鹅不堪侵扰奋起反击……当摄影失去对生命的敬畏,再先进的设备也可能沦为生态杀手。无人机的螺旋桨,不该成为悬在候鸟迁徙路上的利刃。

  尽管野生动物保护法明确规定禁止干扰鸟类生息繁衍,不少保护区也划设了禁飞区,现实中却屡屡陷入“管得着看不见,看得见管不着”的执法困境。保护区管理机构权责有限,往往只能劝诫;禁飞区落地迟缓、程序复杂;“黑飞”行为隐蔽、取证困难……法律与执行之间的缝隙,正让来之不易的生态修复成果面临威胁。

  守护候鸟迁徙之路,亟需筑牢法治、技术与道德协同发力的防线。立法层面,应尽快明确无人机扰鸟行为的违法属性,细化惩戒标准,提高违法成本;管理上,应加快推动禁飞区落地实施,建立“黑飞”黑名单制度,实现“以技治技”精准管控;行业也需加强自律,如宁夏摄影家协会出台生态摄影规范、山东东营摄影比赛限制干扰性拍摄等举措,正推动形成“不干扰是底线”的行业共识。而对广大飞手而言,恪守法律、敬畏生命,应成为每一次起飞前的自觉检视。

  我们期待法律长出“牙齿”,让违法者不敢再越雷池;期待管理织密网络,让每一次飞行有迹可循;更期待敬畏常驻人心,让科技真正成为记录自然、传递美好的使者。唯有如此,才能留住那“落霞与孤鹜齐飞”的壮美,让镜头成为自然的知音,而非生态的伤口。(文/静静 编辑/水清莲动 图/晓蓝)

责编:鞠静静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欢迎关注名城苏州官方微信:www2500szcom(微信号)

今日推荐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