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苏州地理标志资源富集区域,吴中区坐拥灵秀的太湖山水,厚植地理标志底蕴,培育出了以“洞庭山碧螺春”为代表的优质地理标志产品矩阵,目前拥有地理标志商标4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1件,总数位居苏州前列。其中,“洞庭山碧螺春”更是入选了江苏省商标品牌培育和保护(地理标志)项目、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国家地理标志运用促进重点联系指导名录、国家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等,成为兼具品牌影响力与产业带动力的“金字招牌”,区域特色产业实力尽显。
近年来,吴中区市场监管部门聚焦“规范用标、便捷用标、主动用标”目标,围绕特色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全链条赋能、全要素保障”的地理标志保护提升路径。在近日举办的2025年江苏省地理标志工作交流研讨活动中,吴中区地理标志工作实践成果得到专题展示,为全省各地推进地理标志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换位服务,破解“不便办”“不会用”困扰
地理标志是产品的“身份证”,更是品质的“承诺书”。然而“不懂办”“不便办”“不会用”,却一直是摆在不少企业面前的“烦心事”。
为了让企业“少跑腿、快办事、放心用”,吴中区从“流程优化、服务下沉、保障强化”三个维度推出新举措,推动用标率从“被动合规”向“主动运用”转变。
以“流程再造”破“不便办”,让用标更便捷——吴中区市场监管局着眼企业需求重构申报流程,出台了《洞庭山碧螺春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申报流程》,明确“1张申请表+N类核心材料”的标准化清单,配套推出可直接套用的申报模板,企业只需要“按单准备、一次提交”,大大减少了办理环节,推动地理标志申报从“企业适应流程”向“流程适配企业”转变。随着申报流程进一步完善优化,升级制作的《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指引》将发放推广。“线上+线下”联动办理,让办理效率大大提升。线上,专门组建的申报答疑微信群,实现了“申报指导、材料提交、进度查询、问题答疑”全流程线上服务,在保证审批流程规范的同时,大大减少了“无效跑腿”;线下,合规指导小分队深入东山、金庭等茶叶主产区,为企业相关人员讲解地理标志使用规范,让他们“提前懂、少踩坑”,有效降低了企业办事成本。
不仅如此,“旺季特办”的制度也更加人性化。针对茶企盼望在新茶上市关键期及时获得地理标志用标资格的迫切需求,吴中区市场监管局主动强化与省、市知识产权局的常态化沟通对接,跟进审批进度、解决申报难题,全程协同确保“好茶及时带标上市”,进一步帮助企业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
以“赋能培训”破“不会用”,让用标更规范——针对龙头企业、中小型合作社、散户茶农等不同主体,吴中区分别开展“高级用标策略”“基础合规要点”“包装标注规范”等覆盖用标全流程的定制化培训,2023年以来累计培训覆盖企业、农户500余人次;通过“超范围用标”“包装标注错误”等典型案例分析、现场答疑等方式,让企业真正掌握规范用标的要点,切实提升企业的合规用标能力;通过“违规情形+整改方案”的方式,让企业直观理解“什么不能做”等。
织密服务网,需要长效机制的保障。依托“地理标志+亚夫科技服务”吴中东山工作站、东山和金庭的知识产权(商标品牌)工作指导站,吴中区建立了结对指导机制,为53家用标企业提供“一对一”长期咨询服务,实时解决用标过程中的问题,不断提升企业用标合规率。
全链保护,让更多主体“安心用”“乐意用”
不仅要“会办”“会用”,还要“用得安心”。为此,一系列新举措实现了全链保护,让更多主体敢用、善用。
全周期动态监管规范准入——吴中区市场监管局针对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建立“用标企业名录库”,对申请用标企业实施“事前核查、事中跟踪、事后评估”全周期管理。事前核查企业生产资质是否达标,确保源头合规;事中通过不定期线下走访、线上统计等方式,实时掌握企业用标频次及范围等情况,为企业答疑解惑,并对异常用标行为及时预警;事后结合产品抽检结果、市场反馈调整企业用标资格,对不符合要求的企业启动整改或暂停用标流程。2025年,吴中区累计发放专用标志71万枚,同比增长9.2%。
专项整治净化市场——“洞庭山碧螺春”地理标志专项保护行动每年约对30批次洞庭山碧螺春开展抽检,2023年以来共处理投诉举报40余件;市场监管部门联合专业机构对吴中区洞庭山碧螺春茶业协会及相关授权使用共计50家企业的58件注册商标提供监测保护服务,及时发现和预警侵权行为;对“洞庭山”商标进行全类注册,并延伸至日本、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家,构建“国内+国际”双重保护网。
聚力促品牌增值激活动力——聚焦“碧螺春+”,吴中区市场监管局以融合发展助力产业延伸、提升品牌价值,让企业“愿用标、想用标”;通过首发“洞庭山碧螺春”地理标志形象宣传片,举办“AI地理元宇宙巡展暨吴中地理标志联盟成立仪式”,入驻吴中优质农产品电商直播基地,打响洞庭山碧螺春网络IP直播品牌。
今年以来,洞庭山碧螺春品牌不断焕发新活力:东山茶厂的茶文创产品入驻北京故宫博物院展示,东山宾馆推出时令“碧螺宴”备受青睐,三万昌碧螺春奶茶、碧螺春冰激凌、碧螺春桃酥成为年轻人的时尚新宠,瑞幸咖啡“碧螺知春拿铁”创下了上市一周热销447万杯的好成绩,横泾非遗工坊茶咖、茶酒、米茶等新茶饮深受大众欢迎。2025年,洞庭山碧螺春以61.53亿元位居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第六。
多维赋能,用标率“量质双升”助力产业发展
一系列新举、实招的加持,让吴中区地理标志用标率实现了“量质双升”。截至目前,洞庭山碧螺春累计用标单位达53家,较2023年增长28%。专用标志年使用量从2023年的52万枚增至2025年的71万枚,年均增长18%。1家茶企、2个“洞庭山碧螺春”知识产权工作站进入国家首批“千企百城”商标品牌价值提升行动名单,产业带动就业2.3万人,实现“品牌增值、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良性循环。
吴中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他们将聚焦“扩面、提质、增值”持续发力,比如针对新排摸出的7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加快完成用标前期流程;针对小散户、新办企业推出“用标入门礼包”,简化小微主体申报门槛,不断扩大用标企业覆盖面;联合吴中区农业农村局、区法院、区检察院等部门,将“智慧茶园管理”“非遗工艺传承”“合规率”等要求与用标资格挂钩,推动“用标”与“提质”深度绑定,深化用标内涵。不仅如此,该局还将进一步推动“地理标志+金融”“地理标志+元宇宙”创新,探索“用标企业商标质押贷款贴息”等支持政策以及“AI数字人直播推标”等新模式,让地理标志专用标志成为企业“增收的金钥匙”,让地理标志“金招牌”真正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动能”。(记者 葛芝)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