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苏州 苏州 专题 评论 视频 学习 文旅 城事
血压正常就等于病治好了? 医生提醒别陷入“饮食陷阱”
时间:2025-11-17 09:18:01 来源:姑苏晚报

  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慢性病,在病情趋稳后,不少患者常会在饮食上“松口气”。对此,医生提醒市民,血压稳定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高血压管理是终身课题,一旦饮食与用药的防线失守,血压反弹几乎不可避免。

  血压正常≠痊愈,当心病情“卷土重来”

  市民王先生因血压升高不适,前往长桥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经过治疗,他的病情好转并出院。出院后,王先生自认为血压已经稳定,便擅自停了药,还和朋友吃了几顿火锅、喝了几杯啤酒。没想到不到一个月,他的血压再次飙升至160/100mmHg,于是不得不再次住院治疗。“出院时血压明明都正常了,没想到反弹得这么快。”王先生说道。

  无独有偶,市民张女士去年出院后,自认为病情已完全得到控制,不仅没有严格遵循医嘱控制饮食,还经常食用腌制食品、饮用高糖饮料,结果近期,其血压出现大幅波动,最终因头晕乏力不得不返回医院,调整治疗方案。

  “在高血压管理中,因忽视饮食控制而导致病情反复的案例并不少见。”长桥人民医院医务科主任医师孙红指出,许多患者误以为“血压正常就等于病好了”,其实高血压是需要终身管理的慢性病,除了按时服药,科学饮食也是维持血压稳定的关键环节。高血压饮食管理的核心,是通过调整食物成分和饮食习惯,减轻血管负担,避免血压波动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造成损害。孙红强调,出院后一旦放松饮食管理,不仅前期治疗成果可能会付诸东流,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动态监测+日常记录,实现平稳控压

  “高血压患者出院后,除了要严格遵医嘱规律服药,还得建立起一套系统的自我管理习惯,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孙红表示,高血压患者出院后,除了遵医嘱规律服药,更需要建立系统的自我管理习惯。

  孙红建议,患者应每日早晚各测量一次血压并做好记录,以便动态掌握血压变化趋势,为药物和生活方式调整提供依据。

  同时,患者可准备一本“饮食记录册”,详细记录每日摄入的食物种类与分量。这一做法不仅有助于患者自我监督,还能在复诊时为医生提供准确的饮食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孙红提醒市民,饮食控制并非让患者“委屈自己”,而是为血管“减负”的科学选择。通过掌握正确的饮食方法,高血压患者也能够享受丰富多样的美食,在保持生活品质的同时,将血压长期稳定在安全范围内。

  掌握五大饮食原则,为血管科学“减负”

  为帮助高血压患者实现长期、稳定的血压控制,长桥人民医院三病区主管护师唐昕妍推荐了在国际上被广泛认可的“得舒饮食”(DASH饮食)。该饮食模式被誉为控制血压的黄金饮食方案,其核心理念在于通过科学的食物搭配——即摄入富含钾、镁、钙及膳食纤维的食物,同时限制饱和脂肪和钠的摄入,从源头上减轻血管压力,从而达到平稳控压的效果。

  该模式包含五大核心饮食原则。其一,严格控钠。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避免食用咸菜、腌肉、加工零食和酱料,优先选用香草、柠檬汁、醋等天然调味品。

  其二,保证钾元素摄入充足。多摄入香蕉、橙子、菠菜、土豆、牛油果以及菌菇类等富含钾的食物,建议每日摄入量为3500毫克至4700毫克,这样有助于促进体内钠的排出。

  其三,主食以优质蛋白和全谷物为主。选择燕麦、糙米、藜麦等全谷物作为主食,蛋白质优先从鱼类、去皮禽肉、鸡蛋、低脂奶和豆制品中获取,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类的摄入量。

  其四,蔬菜与水果搭配摄入。每日摄入500克以上的蔬菜,其中深色蔬菜应占一半,比如西蓝花和紫甘蓝;同时搭配食用200克至350克低GI(血糖生成指数简称GI)水果,如苹果、蓝莓和草莓,补充膳食纤维和维生素。

  其五,选择健康脂肪。用橄榄油、亚麻籽油等植物油替代动物油,每日适量摄入约20克坚果,避免食用油炸食品、肥肉和黄油等高饱和脂肪食物。(记者 李静)

责编:严俨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欢迎关注名城苏州官方微信:www2500szcom(微信号)

今日推荐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