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小区闲置亭子黄土裸露、雨水倒灌,现在变成绿树环绕的‘椿夕亭’,我们天天来聊天歇脚,心里太舒坦了!”家住姑苏区金阊街道白莲社区三元二村的李阿姨坐在修缮一新的休闲亭里,细数着社区的喜人变化。这温馨一幕,正是金阊街道创新实施治理力量“点亮计划”的生动缩影。
住宅小区作为基层治理最小单元,其效能直接关乎居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近年来,面对老旧小区基础设施老化、治理主体单一、民生诉求多元等特点,金阊街道以党建为核心锚点,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试点,依托网格化管理体系,推出“下沉干部亮身份、共建单位亮资源、‘幸福小事’亮服务”的“点亮计划”,用绣花功夫织就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画卷。
身份“亮出来”
多元力量凝聚治理合力
基层治理从来不是“独角戏”,而是多元主体的“大合唱”。以往,社区治理多依赖工作人员“单打独斗”,面对复杂诉求常常力不从心。为此,金阊街道白莲社区创新“多元主体亮牌机制”,让下沉干部、共建单位、党员志愿者等力量从“幕后”走向“台前”,推动治理从“被动应对”转为“主动作为”。
三元二村作为老旧小区,基础设施老化,中心闲置亭子曾因黄土裸露、杂草丛生、雨水倒灌成为“老大难”。“亮牌机制”启动后,社区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对接苏州市信访局、姑苏区城管委、金阊派出所、苏州市市政管理中心、江苏省苏州技师学院等共建单位,升级“苏妈妈志愿服务队”,形成“党建引领、多方联动、群众参与”的治理格局。在此过程中,下沉干部亮身份认责、党员志愿者亮承诺冲锋、共建单位亮资源助力,多方合力,让破旧亭子变身“暖心亭”,成为邻里交流的“幸福驿站”。
据统计,“亮牌机制”实施以来,白莲社区多元治理主体累计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32次,解决环境整治、设施维修、矛盾调解等民生问题11件。“现在有诉求随时找得到人,回应特别快!”居民的心声,道出了“亮身份”带来的变革。
清单“亮出来”
精准对接民生诉求
“自从有了这个议事会,我们商户的诉求有了说处,问题有了解法。”在金阊街道学士社区“学士街议事会”上,经营餐饮的商户指着会上刚确定的“微实事”清单感慨道。这份清单详细列出了环境美化、新就业群体服务等具体事项,每个事项都明确了责任人和完成时限。
据了解,学士街商户集中、人流量大、需求多元。学士社区创新“清单式治理机制”,通过“需求—资源—服务”三张清单,让治理目标清晰、责任明确、服务精准。社区通过网格员走访、居民议事会、线上意见箱、热线电话等渠道收集建议,形成“需求清单”;摸排共建单位、社会组织等资源,梳理“资源清单”;每月固定召开“网格议事日”,组织各方代表匹配“供需清单”,制定含具体事项、责任主体、完成时限的“服务清单”,并公示接受监督。
经过多轮商议,学士街确定环境美化、新就业群体服务、夜间照明提升等12个“微实事”项目,“清单式治理”真正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服务“亮出来”
细微之处传递民生温度
基层治理成效,最终体现在为民服务实效上。金阊街道滨河社区以“服务亮出来”为抓手,绘制精细化“资源要素图”,标注共建单位、可用场地、专业技能等信息,形成治理“全景图”,推动服务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服务”、“单一供给”到“多元协同”的升级。
社区共建单位运河公园工程部发挥技术优势,定期为老年人提供免费家电维修、物件修补服务。苏州市三元第三小学校、姑苏区道路停车和地下管线管理站等共建单位也主动“亮资源”“亮服务”,与海棠先锋、网格员联合开展多元化服务。基层治理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服务”的转变,从“单一供给”到“多元协同”的升级。
金阊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街道将继续深化“点亮计划”,完善多元协同治理机制,细化清单管理,丰富精准服务,针对不同社区特点推出差异化举措,以更细致的举措、更务实的作风破解治理难题,提升民生温度。(记者 王可 通讯员 刘蓉晖)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