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国际残疾人日即将到来,为弘扬平等、融合、共享的社会理念,昨天(11月26日)下午,“融爱无界 点亮心光”美术作品展暨艺术共创活动在苏州市美术馆举行,高校学子、特殊儿童共绘一张画卷,留影“心中的苏州”。这场活动以爱与艺术为名,汇聚了残障群体的创造力、社会的关怀与城市的温度,用一场跨越障碍的心灵对话,为这个冬天点燃一束温暖的光。
本次活动由苏州市社会福利总院、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苏州美术馆)联合主办,西交利物浦大学艺术中心、苏州市盲聋学校、相城区特殊教育学校协办。

福利院“小画家”和大学生设计师共同签发主题明信片。记者 张健/摄
活动现场发布了苏州市社会福利总院“融爱无界 点亮心光”主题明信片,这些明信片绘画的原创作者都是来自市福利总院的“小画家”,一幅幅充满生命力的画作,再由西交利物浦大学的大学生设计师进行精心设计,以全新的艺术形式呈现出来。仪式上,大学生设计师与创作者共同签发了这套充满温暖与爱意的明信片。 “我们希望以艺术为灯点亮孩子内心的希望,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他们在这个社会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也是被我们整个社会看见和疗愈的。”苏州市社会福利总院副院长张燕介绍,未来这些明信片将作为福利总院的文创产品,赠送给志愿者等群体,作为回馈社会的形式。

高校志愿者和特殊孩子共绘一张画卷。记者 张健/摄
在集体创作环节,来自市社会福利总院、苏州市盲聋学校、相城区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与西交利物浦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协作,共同完成绘画长卷《我心中的苏州》,五彩的画笔下流淌着大朋友、小朋友心中的“理想家园”,交织成一幅生动的城市图景。
苏州美术馆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致力于为包括残障群体在内的所有人群提供丰富的艺术资源与平台,近年来积极开展“阳光美育计划”,面向残障人士开展美育工作,并成立了“苏美社”公益志愿团队。在今天的活动现场,苏州市社会福利总院、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苏州美术馆)、西交利物浦大学、苏州市盲聋学校、相城区特殊教育学校共同执起苏州美术馆志愿者社团的旗帜。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美术馆管理部副部长吴霞靓介绍,未来五方将携手建立长期的艺术融合教育合作,定制美育课程服务、提供艺术支持,为我市的残障人群特别是功能障碍儿童们提供适用、多元、长效的艺术课程与活动。

五家单位共执志愿旗帜,将携手建立长期的艺术融合教育合作。记者 张健/摄
长期以来,市民政局始终将保障残障群体权益、促进其全面发展作为重要职责,针对残障群体出台了包括提供生活补贴、就业援助、康复服务等一系列扶持政策,让其能够享受到同等的权益和机会。苏州市社会福利总院积极探索“艺术疗愈+技能培养”的模式,不断丰富院内服务对象精神生活,挖掘培养服务对象的兴趣特长,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共同为残障群体搭建展示自我、实现价值的平台。本次“融爱无界 点亮心光”美术作品展,在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苏州美术馆)微展厅展出了来自市社会福利总院服务对象及市盲聋学校、相城区特殊教育学校学员创作的绘画、陶艺、手工艺等70余件作品,展期为2025年11月20日至12月21日,市民可以在开放时间内免费进馆参观。(记者 张甜甜/文)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