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沙钢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沈文荣,因病医治无效,于6月30日逝世,享年78岁。昨天(7月4日),沈文荣追思会在江苏沙钢集团举行。
沈文荣的一生,用奋斗诠释了“钢铁报国”的家国情怀,用实践彰显了企业家精神、苏商精神、张家港精神。
1968年,22岁的沈文荣中专毕业后,来到沙洲县锦丰轧花剥绒厂成为一名钳工。因勤奋好学、踏实肯干,1984年,38岁的沈文荣担任了沙洲钢铁厂厂长。
“当时的话来讲,能够生存、能够有饭吃,就是要找到一个和其它小钢厂不同的发展模式。所以当时,我们就选择了一个品种——建筑用的窗框钢。”生前,沈文荣在回忆起当年的情景时曾这样说道。
小小的窗框钢不仅给沈文荣带来了“第一桶金”,也带来了新的思路。他瞄准国际领先,抢拼发展先机,陆续引进国外先进设备,不断提高产能。沙钢一跃成为国内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并在2009年跻身为世界500强企业。
2019年,世界第四、中国首条“超薄带”生产线在沙钢实现工业化生产;2023年,沙钢建成了全球最大的薄带铸轧生产基地。短短4年时间,沙钢走完了世界钢铁企业150年走过的路。
沈文荣曾说,沙钢发展的思路不是简单做大做强,而是做精做强。
沈文荣的逝世,令社会各界沉痛哀悼。这几天,在沙钢体育馆,各界人士前来为他送别。
在沙钢集团原党委副书记杨石林眼中,沈文荣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一个勇于创新的人、一个精明精细的人。
“他(沈文荣)做什么事很有魄力、很认真。要做什么,认真做,讲效率,讲质量。”杨石林说。
“老一辈企业家努力拼搏,他们实际上把企业当成一种使命。(要)从我们做起,我们也要发扬老一辈的这种企业家的精神,努力地把企业做大做强。”企业家代表宫海霞表示。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